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手记 > 关于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关于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2012年03月05日 00:00:00 访问量:1189

  一,明确语文教师该教什么,语文课本有什么作用。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在平时的教学中,存在着我曾经碰到过,部分教师正在遭遇的困惑:语文课上该教给学生些什么?高考除了背诵的6分是课本上的,其余试题都出自课本以外,课本还有必要教吗?这里“该教什么”不是指每节课的具体内容,而是指宏观上的认知体系。这个认知体系必须有明确的内涵,才能消除教师日常工作中因迷茫而产生的游移,甚至懈怠。

    分析新课标提出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以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其实还是包括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总目标,结合语文学习的实际经验,我们便可清楚,语文课要教的最基本的最主要的内容不是一篇篇的课文而是语文“知识与能力”。天下文章的数量是无限的,但语文知识与能力却是有限的,一篇篇课文只有作了我们要教的“知识与能力”的载体,真正作了“知识与能力”的例子,文章就有了教完的时日了。

    过去的语文教学大纲,比较重视语文的知识传授,诸如标点符号、语法修辞、表达方式、文体知识等等,但新课改鉴于过去语文教学中过分追求知识的倾向,现在强调“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而且规定,“语法、修辞知识不作为考试内容”。课标制订者对语文知识的淡化、漠视甚至放弃这种矫枉过正的做法,直接导致了语文老师不知语文应该教什么问题的发生。

    我们反对的是把语文知识当作语文教学的目的以及机械传授语文知识的教学方法,并不反对语文课所需要的语文知识。所以,当前不是淡化、放弃语文知识,恰好相反,我们要研究整理过去的语文知识,开发新的知识,整合构建语文学习必需的真正对学生终生有用的语文知识,形成体系,以此支撑起语文学科。没有了属于语文自己的“知识与能力”体系,语文课程便失去了独立成科的意义。

    我曾把 “知识”归纳为:标点符号、语法修辞、表达方式、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以及与语言文字有关的一系列规范标准和管理规定等。把“能力”归纳为:识记,要求学生指明或写出需要他们辨认或记住的内容;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应用,指对文本中的语文知识和能力以及文本所揭示的内容的迁移运用;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虽然很不完备,但毕竟比没有或者模糊不清强得多,心中有了这些“知识与能力”,备课就有了把手。

    所以,语文“知识与能力”体系需要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去构建,具体教每一篇课文时,需要我们语文老师去分析挖掘课文中隐藏的“语文知识与能力”,并以此作为教学目标,以课文为例子进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

   二,以什么的心态看待自己的工作。有句话经常被人说:“不要把教育当作谋生的职业,而要当作事业。”我不十分认可这个观点,不当作谋生的职业,教师靠什么生存?靠自己的劳动谋生,这是很光荣的,并不可耻。只是,在把教学当作谋生手段的基础上,如果我们对自己的工作有更高层次上的精神追求,会获得更多自身价值的实现。毕竟教师是知识分子,更注重精神上的满足。可是现实中,我们却常常感到教学的乏味、简单。今天重复着昨天,明天重复着今天,日子就在这枯燥的重复中悄悄地溜走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办?

   我们需要破旧立新,用积极的力量改变现实。印度大智者克里希那穆提说:要改变世界,我们内心则要有新生。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总是很期盼着诗意地教学与生活。是的,教学本应是充满诗意的。那种设想的美好,那种多姿多彩的教学,应贯穿平时的课堂教学。如果我们还到大不了很高的境界,至少能够抚慰内心的冲突,抚平心灵的躁动,永远保持一颗热爱教学的心吧!只有教学充满了热情,我们才能从教学中体会到很多温暖和乐趣,从教学中得到最丰厚的回报——享受的乐趣。

   三,怎样教语文。一提起语文教学方法,我们就会很自然的想到那些传统的教学方法。例如:讲授式、讨论式、分析式、提问式等等。我认为,不论用什么方法,语文课堂首先应该是轻松的,快乐的,只有轻松快乐的课堂才能让学生产生兴趣。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接受知识,语文课的教与学都应该是快乐和谐的。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也说过:“追求优异的成绩……不但同我们教什么有关系,而且同我们怎样教和怎样引起学生的兴趣有关系。”一位教育学家说过:“一个孩子如果从未品尝过学习劳动的快乐,这是他的不幸。”我想快乐是学生求知,求善,求创新的“开路先锋”,是学生全面发展最直接最原始的动力。作为一名教师应该想方设法让学生“学习并快乐着”,语文教师更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引领学生感悟语文之美。关于这一点,在09年的教师研修作业中,我写过一篇小文章,借来表达自己朦胧浅薄的认识:

沉 醉 在 文 字里

一卷在手,春色无边。旁观他人的悲欢离合,品察红尘中的众生百相,追寻历代伟人的足迹,聆听东西圣贤的教诲……读书实在是人生的一大享受。

夜深人静,一盏孤灯。萦绕心头久久不散的思绪,碍于世故隐藏于胸的喜怒哀乐,唯有这时,一笔在手,搜肠刮肚用最准确的文字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演绎自己的情感故事……写作则是人生的一种沉醉。

是的,我常常沉醉在文字的魅惑里。曾经我也做过美丽而虚幻的梦,梦想有一天自己的文字,不但让我收获快乐,也能给他人带去一分开心。我知道,这个梦越来越遥远模糊,可我从没后悔爱上文字。我依然用文字真实地记录自己的生活,书写点滴的人生历程,收获着自我生活的足迹、思想和感悟。

倘若语言是心情的声音,那么文字就是心情的痕迹。时至今日,已为人母,除了孩子,我的最爱,还是于灯下静静地享受文字,书写一分真实自然的心情。当我书写着属于自我的每一个文字时,我的心情也随之悄然地改变着,开心的烦恼的,伤感的喜悦的,都在我书写时,点缀在我的心空,多了几分色彩几分微笑。我沉醉在文字里。享受着文字带来的惬意.我从不把它当作职业,更不曾奢望它能带来名利。我只是喜欢,十分地喜欢。幸运地是,我是一名语文教师,可以和学生分享写作的快乐。有一次,我的一篇日记经过整理发表在校报上,题目为<<和学生拥抱>>,学生们十分兴奋,我趁机“诱惑”他们:“文字多么神奇,这么容易就让你们了解了我。热爱文字吧,只有文字,才会最真实地记录你的情感,见证你最细腻的成长细节。”

一直要求学生写周记,写随笔,大部分学生很被动,宁肯做数理化习题。那次之后,有些学生悄悄地主动了。我告诉他们,“我手写我心”,只要有真心、真情、真事,坚持写下去,一定可以写出好文章。而在以后的课堂上,师生分享更多的是学生的文字。我认真批阅着学生的心情,不放过哪怕是一个词的精彩。然后,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把学生所有的精彩文字,或者是文章,或者是段落,或者是一句话,甚至一个词,我都加以真诚地赞美。一段时间后,有学生在周记里写道:“现在,我最盼望的是周三的语文课,因为我们可以吃一道同学们共同‘烹调’的‘精神大餐’。”

直到有一个学生写了一篇题为“错过”的文章,发表在校报上。学生们对写作更加热情:原来,我们自己可以写出这么美丽的文字。“发表”这种形式带给学生的是成就感,满足感。学生的周记里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好文章,多得来不及推荐到校报。我就买了活页本,委托那些写出精彩文字的学生重抄一遍,夹在活页夹里,在班里传阅。如今,学生已经毕业,两个活页本还保存在我这里。有时间我就翻阅,《寂寞红》《街头诗人》《不会吃鱼的孩子》《绕在指间的青春》《粉色的雪花》《花开永恒》《一路向前》《爱上爱情》《极端人生》《江湖》《我们都在孤独中长大》《挥洒青春,张扬个性》《高三,人生有你不遗憾》……看到这些灵动的题目,我就能想起那些鲜活的日子,想起那些沉醉在文字里的学生。我愿意在日后的教学生涯里,引导越来越多的学生品尝这种沉醉的美丽。

假如人生是一条静静流淌的河流,文字就是一叶小舟,载着我游弋于昨天的往事和明天的希冀之间.因为文字,我享受着一种美丽的心情:愿此生,沉醉在文字筑成的世界里。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着意创设各种有效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创设过程中,老师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古人讲:亲其师则信其道,作为教师,一定要有很强的亲和力,师生相亲方能教学相长,在这一点上,因为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对语老师的要求就更高些。语老师除了要具备渊博的知识、父亲般的严厉、母亲般的慈爱之外,还要具备演讲家的口才与机敏,哲学家的幽默和豁达,演员的表演技巧,水手的驾驭和操控能力,此外,语老师还应当是课堂情境的创设者、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习探究的合作者、学生创新质疑能力的提升者。唯其如此,才能引领学生通过语文课的学习,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

编辑:网校客服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鲁ICP备09061301号-1
联系地址: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东昌西路37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