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手记 > 我们的学生缺什么?

我们的学生缺什么?

2011年12月13日 00:00:00 访问量:1309

两年前中央电视台举办的一期邀请了中美两国高中学生参加的《对话》节目,节目中中美学生的表现呈现强烈的对比,读后令人深思。

在价值取向的考察中,主持人分别给出了智慧、权力、真理、金钱和美的选项,美国学生一致选择了真理和智慧。他们是这样解释的:如果我拥有智慧,我掌握了真理,我就会拥有财富和其他东西。而中国高中生除了有一个选择了“美”外,没有一个选择真理和智慧,有的选择了财富,有的选择了权力。

   接下来的环节是制定对非洲贫困儿童的援助计划。首先由中国学生阐述。我们的孩子从中国悠久的历史入手,歌颂了丝绸之路、茶马古道、郑和下西洋,然后弹古筝,弹钢琴,吹箫,三个女生合唱,一个人深情地朗诵,然后是大合唱。最后对非洲的援助计划则轻描淡写地一笔带过。只说组织去非洲旅游,组织募捐,还去非洲建希望小学。一位留美的华裔作家现场发问:你们募捐,要我掏钱出来,首先你的整个援助计划得打动我,我还要知道我的钱都花在什么地方,我捐出去的每分钱是不是都真正发挥作用了。我们的学生对于这样的问题面面相觑,谁也回答不出来。

    美国高中生的方案,则是从非洲国家的实际情况出发,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食物、教育、饮用水、艾滋病、避孕措施等,看起来都是一些很细小但又让人觉得肯定是很实际的、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每一项工作,做什么,准备怎么做,做每件事的预算精确到几元几角几分,都有细致周到的计算安排。分工明确,又融成一个整体,让人感到整个计划拿过来就可以实施。

  差异是如此巨大,又是如此令人忧虑。在涉及价值观这样的核心问题上,中国学生选择直奔自认的主体――权力和财富,以致完全忽视了人生中更重要的东西。官文化在下一代中国人的头脑里已形成根深蒂固的观念,似乎已经无法改变。在做事上更是差劲。与美国学生的成熟干练稳重不同,中国学生的表现与社会实际生活完全脱钩,眼界狭窄,缺乏整体意识,除了才艺展现,就是书本上的知识,好像有用的东西一点没学会。

  当需要我们的学生展现出远大理想和崇高精神的时候,他们却一心追逐金钱和权力;当需要他们脚踏实地解决问题的时候,他们又只会吟诗歌咏,在生活圈子之外不着边际地飘浮游荡。读了十几年书了,难道我们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就是这样的“人才”?表面的现象已经涉及到教育的目的这样的根本性问题。没有批判性思维,中国的教育是没有出路的。

  雅斯贝尔斯说:“倘若整体的实质变得成问题,而且还处于解体的状态之中,那么,教育也就变得不稳定和被瓦解。它不再使孩子们去领略包括一切的整体的崇高,而是有着模糊不清、五花八门的结果。”除了填鸭式的死记硬背,我们是否关注过他们的精神世界?他们是否缺乏宽容与爱心?是否有个性和主见?是否有独立的品格和创造力?是否具有反叛旧思想和各种框框的的意识和能力?是否有魄力有勇气有胆量有良知?几十年了,我们的教育所建立起来的却是一个泯灭孩子天性的制度,不免令人大大的失望。孩子们辛勤地读书,努力了,奋斗了,付出了,也取得了一点成绩,到头来他却痛苦地发现,自己离当初设定的目标却越来越远,不仅远远没有成才,反而变成了一个自己年少时最为讨厌的那种“庸人”。早晚他会明白,谁是导致这个恶果的 “罪魁”,明白所谓的“精英教育”究竟是什么货色。

高考状元职业发展调查

    高考状元所学专业与从事职业脱节,消极后果亟待检讨

    课题组专家、云南师范大学青年学者冯用军指出,分析130多名状元所学专业与毕业后选择的职业发现,大部分状元选择了与自己就读专业相关系数不高的行业作为职业。从这可以看出,高考状元之所以职业发展缓慢,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在高考选择专业时不是立志、而是随大流的结果;因而不得不中途转换专业,这不仅浪费了他们自己的宝贵精力,更多的是浪费了教育资源,这是值得教育界反思的地方。 

    高考状元职业发展并不理想,职业成就平平远低社会预期

    调查显示,高考状元职业的实际情况与社会期望大相径庭,他们当中没能出现行业的“顶尖人才”,大多在职场上显得“默默无闻”。课题组通过核查“2007中国高校杰出校友排行榜”的杰出人才发现,在“杰出企业家”中没有一位是高考状元”;而在学术领域,通过调查中国两院院士、外国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和长江学者成就奖获奖人等专家名单,均没有出现高考状元的名字,同样在“杰出政治家”中也没有出现高考状元的影子。这也说明了高考状元尚未出现在主流行业的“职场状元群体”中,状元仅是“考场状元”,尚未成为“职场状元”。

    蔡言厚教授指出,高考状元的职业发展并没有社会期望的那么“理想”,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已一扫当初高考状元的风光和辉煌,职业成就平平远低社会预期,除个别高考状元有较高成就外,大部分已变得“泯然众人矣”,这些高考状元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和所做出的成就,少有开创性的、杰出的、举世瞩目的成就。高考状元诞生时的风光与高考状元毕业后的落寞,应当引起社会对状元群体的关注,特别是对教育的反思。

生物科学作为由众多生物学事实和理论组成的知识体系,是在人们不断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探究也是学生认识生命世界、学习生物课程的有效方法之一。

    强调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不是忽视学习成果,而是对学习成果有更高的要求,探究是达成这些成果的途径。每一次探究活动都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

什么是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
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
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索、讨论问题的机会,
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
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
探究式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自学能力、
实践探究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探究教学实质上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究引人课堂,
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
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的一种特殊的教学方法。
  
    
  
主要特征是:
不把现成的科学结论直接告诉学生,
而是要求他们自己亲历科学知识的获得过程,
从形成问题、建立假设、制定研究方案、检验假设、
作出结论等活动中寻找问题的答案。

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

接受式学习认知程序:感知理解巩固应用

探究式学习的认知程序:探究发现归纳迁移

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1. 学习科学方法

2.发展科学探究所需要的能力

3.自主建构知识,增进对知识的理解

这是一种费时的教学,但如果我们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和发现理论,那么这是我们所拥有的唯一方法。

学知识还是学本事?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

 

选择教学策略

以探究教学理论为指导,结合高中生物教学的实际,构建适合高中生物教学的探究教学策略。该策略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整个教学活动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提出问题并做出假设,诱发学生充分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探究知识的意义建构之目的。具体化为以下五条策略:

(1)创设探究情境策略

该策略在于引出教学任务,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学习任务中来。教师把将要学习的生物学知识通过一定的问题,情境或事件呈现给学生,并通过这一活动把学生过去的活动和将来的活动联系在一体,造成学生认知结构与周围环境的不平衡,引起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注意和兴趣。这一策略要求教师要做到:.创设为理解各类生物学学习主题所需的而学生现在又欠缺的接近真实经验的情境;.提供一定的相互矛盾的事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通过活动使教学目标逐渐明确起来,并有确立教学目标的规则和程序;.要避免直接解释概念,提供定义和答案,自己将结论陈述出来等做法。

(2)独立自主探究策略

    该策略给学生提供了确认发展当前的概念、过程以及技巧的经验基础。在这一活动中,学生有时间对教师准备好的“情境”来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探究活动中,通过与教学情境、材料以及课件的互动,积累了直接经验并了解了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会遵循一定的模式,确定影响事件的变量,而且学会对事件进行质疑。这一策略要求教师要做到:鼓励学生在没有教师的直接指导下一起学习,给予他们充分的活动和学习的机会;学生在相互交流与合作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倾听,了解学生的需要,把握他们的思路等;向学生提出需要仔细探究的问题以改变他们的研究思路;教师应充当协助者、教练或顾问的角色,不必领着学生一步步地解决问题。

(3)合作交流探究策略

学生在自主探究之后,将各自的探究结果进行交流与讨论,通过自主学习而获得对某生物学主题的意义建构。当然可能并不全面或正确,这就需要在一个相互协作的学习群体中对各自的观点、假设进行批判性的考察、协商和辩论,使不同的观点得以交锋、碰撞,从而加深、补充、修正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这一策略要求教师要做到: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概念和定义,并请他们对自己的解释做出说明或提供证据;鼓励学生相互交流他们的解释,批判性地倾听他人的解释,并对其他解释提出质疑;用学生现有的经验作为解释概念的基础,进而向他们提供正式的定义、解释以及新的说明性的短语;.避免向学生介绍不相关的概念或技巧,也不要接受学生不合理的解释。

(4)实践引深探究策略

该策略目的在于通过质疑、复习、实践等活动来扩展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通过给学生提供新的经验,使学生形成更深刻、更广泛的理解,获得更丰富的信息和恰当的技巧。这一策略要求教师要做到:鼓励学生使用正式的定义或解释,并将这些新的说明性短语、定义、解释和技巧运用到新的相似的情境中去;提醒学生做替代性的解释,使学生形成更深刻、更广泛的理解,获得更丰富的信息技巧;使学生注意信息和证据,让他们从证据中得出合理的结论,提醒他们不要忽视以前的信息和证据而牵强地得出结论;应注意避免向学生提供明确的答案;避免领着学生一步步寻找答案、解释怎样解决问题;避免因学生的错误结论而训斥学生等问题。

(5)反馈评价探究策略

该策略目的在于鼓励学生评估自己的理解力和创新力,同时也为教师提供评价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的机会。教师运用正式或非正式的程序来评估学生的观念、态度和技巧,学生则得以检验他们在新情境下的解释、行为及态度。这一策略可以在教学过程中的不同阶段施行。这一策略要求教师应做到:注意观察学生使用新知识、技巧的情况,寻找学生改变他们的思想和行为的迹象;评估学生的知识和技巧,但要避免检测他们词汇、术语及孤立的事件;允许学生评估自己的学习以及小组协作的技巧,并提出有利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教师可以提出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结合自己的观察、证据以及以前接受的解释来回答开放性问题,但不要筹划与知识和技巧无关的开放性讨论。

怎样的问题才是好问题

1.学生自己提出的,或是在老师的启发下产生的

2.能激起学生兴趣的

3.贴近生活的

4.紧扣旧知识的

5.能制造矛盾的

6.要有一定难度,但又不是高不可攀的

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途径

1.生产、生活的常见想象

2.旧知识的拓展引出的新问题

3.实验

4.学生的错误

5.生物科学史

6.多媒体动画、图片、视频

7.日常观念和科学概念的矛盾

8.要加以理论解释的事例

9.诗词、成语、神话小故事、童话小故事

10.科学新进展、新闻人物、社会热点

如何看探究式学习?

探究并不是唯一的教学方法

不是所有强调动手的活动都是探究,也不是所有的探究活动都要强调亲自动手。探究式教学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一种精心编排的教学活动。要有明确的知识、能力和思维等方面的目标。

教师应把自己视为激发、鼓励、促进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引导者、促进者、咨询者、支持者,而不是学生主张的裁判。

探究式教学实施的困难

1.教师的问题(教学惯性)

2.教材的问题(不够成熟)

3.教辅的问题(受其牵制)

4.学生的问题(缺少训练)

5.学校的问题(应试功利)

6.社会的问题(评价制度)

编辑:网校客服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鲁ICP备09061301号-1
联系地址: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东昌西路37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