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本培训 >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反思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反思

2010年12月10日 00:00:00 访问量:1167

摘要: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以三维目标为准绳,指出了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教学反思并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新课程   问题   课堂模式   反思

正文:

 “新课程”的概念走进老师们的视野已有好几年,几年中,我们在努力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教学之路上探寻、摸索。不可否认,这期间,我们大多数语文老师从观念到课堂都完成了自我蜕变:老师走下了高高的独角戏的戏台,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但“学生主体、老师为主导”的课堂模式是否就意味着我们已向新课程迈进了呢?笔者认为远非如此。我们的语文教育距离《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还有很远。联系我市的语文教学实际,我个人认为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存在着急需改进的诸多问题:

    一、对语文外延的广阔性认识不够。

      早在194 9年,叶老就给刚诞生的“语文”作出了权威性的解释,“平常说的话叫口头语言,写到纸面上的叫书面语言。‘语’就是口头语言,‘文’就是书面语言。把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连在一起说就叫语文。”①(《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认真学习语文》)这一论断道出了语文与生活密不可分的联系,语文既是生活,生活既是语文。生活丰富多彩,语文亦应千姿百态。然而我们课堂上的语文却远非如此:

     1、难学、厌学的文言文成为教学中的“座上宾”,一些饶有趣味的现代文则成了语文老师们的“弃妇”。即使是“座上宾”也并非笑容满面。一个最主要的问题是文言文的教学太偏重于知识的传授,太不注重文言教学的趣味性。这样的教学模式使语义多变的实词,虚幻缥缈的虚词,反反复复讲了多遍的几个特殊句式完全占领了一堂又一堂的语文课。于是一上语文课,学生就唏嘘叹息;一下语文课,老师就责怪学生不认真、抱怨教材不合理。

     不可否认,优秀的文言文是我们中华优秀文化的载体,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们跨越千百年的时空仍滋养着我们,其中的名言警句,成语典故、优秀事例无时无刻不在充实着我们的文章,《师说》《六国论》等文章的结构常常成为我们写作议论文的借鉴,其中优秀的传统观念成为我们衡量个人得失和评判社会现象的重要尺度。

      但这些优秀的因素却在我们强化字词,强调名句的教学过程中暗淡了它的色彩,文言文本应具有的鲜活的生命力和强大的感染力也遭受了重创 ,从而将文言文推入学生谈而生厌的尴尬境地。

      我认为文言文也可教出山泉的灵动、春风的怡人。首先要做到分解目标,各个击破。文言实虚词的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可以将《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规定的210个实词和18个虚词分散到各阶段、各篇章的教学中去,每篇课文除几个重点的词和语言现象之外只要略通大义即可,这样学生学习的负担减轻不少,重点的学习效果也提高很多。其次,上文言课须讲究艺术,我们可以从教学的某一重点出发,采用引入作者的趣闻趣事、说说相关的成语典故、师生改编课文等形式来激发形式的学习兴趣。最后,要选取简短的趣味性材料,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在巩固中提高。

       2、对一些优秀现代文,老师教得如蜻蜓点水,学生学得似浮光掠影。缺少朝向生活、旨在“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②(《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引申。

       如在执教苏教版必修一“经典的力量”板块中《获得教养的途径》一文时,绝大多数老师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字词的识记和文章内容的理解上,他们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

    ①作者问什么强调要反复阅读经典作品?

    ②“教养”是什么?真正的修养有那些特征?

   ③黑塞认为获得教养的途径有哪些?

   ④黑塞认为经典作品与一般作品的不同是什么?

   ……

       这些旨在提高学生筛选、概括、整合信息能力的教学内容固然重要,但仅止于此的课堂教学偏离了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特别对于刚进入高中阶段的高中生而言,对这篇重要文章的处理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孩子们此后三年的阅读乃至为人。鉴于此,我个人认为这篇文章应该做重点处理,处理的重点应放在以下几个问题上:

    ①     有“知识”“文化”是否一定有修养?联系你知道的人或是说说你的观点。

    ②当下大部分的中学生只对流行文学感兴趣而不喜欢经典,你如何看待这一问题?

   ③ 你认为高中生在阅读上应如何取舍?

    ……

       记得课堂上这几个问题在大屏幕上一显示,立即激活了整个课堂,同学们议论纷纷,各抒己见;他们或褒扬,或批判,文思泉涌,慷慨陈词。一阵阵的掌声将课堂推向了一个又一个高潮。在碰撞和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们组织语言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使他们对于经典作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他们以后有选择的阅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编辑:网校客服
上一篇: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下一篇:震撼之旅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鲁ICP备09061301号-1
联系地址: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东昌西路37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