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本培训 > 在语文教学的土地上忘情的生长

在语文教学的土地上忘情的生长

2011年01月14日 00:00:00 访问量:2160

       2010年11月5日,我和刘晓腾老师满载着收获返回了聊城。为期4天的山东省语文优质课结束了,我也由前段时间紧张的备战状态回复到日常紧张的教学状态。但是我对语文教学的热情却不可能停止,我对语文课堂的思考也从另一扇大门重新展开。

       一、我的准备

       我是以市语文优质课作文课比赛第一名的身份去参加省优质课比赛的,所以市教研室安排我去省里依然是参加作文教学的比赛。省作文教学比赛以展示课的形式进行,不用临时抽课题,因而我获得了在校内向众多语文教师学习的机会。

      10月18日,我开始正式投入到反复试讲、反复修改的备战状态。7次正式试讲7次大幅度修改,我在反复的枯燥中历练。没有经历便不知道集体的伟大,刘玉琳老师、闫广林老师、宋恩吉老师、刘奇文老师、兰荔老师、刘竹梅老师他们不厌其烦的指导我、帮助我;马彦冰、王鲁杰、逯恒艳、孙丽丽等各位老师也给我出谋划策;而汪伟、程桂红、刘晓腾、黄英华各位姐妹更是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帮我照顾班级,解除了我的后顾之忧……聊城三中语文组在我的眼中顿时成为一把无坚不摧的利剑,每一位老师都在发挥自己的力量,我感觉温暖、激动,我知道了: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众多的老师、众多的兄弟姐妹在和我并肩作战!

        经过两周的准备,我带着忐忑、带着信心、带着领导和各位老师的期盼和信任踏上了远行的客车。我知道自己责任的重大,知道我不是在为自己努力。

        二、我的实战

       10月31日晚上7点半,省教研室的厉复东老师给我们开了会、安排抽签。

      在会上厉老师强调的几点要求很现实、很实用。他说优质课不是创新课,不要求新求异,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才是好课。对于高效课堂,他认为高效是学生收益的高效,这就要求教师要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要找准难点。对于学生的表现要给予有效评价,不能泛泛地说“好”或者“不好”。另外对于多媒体的使用,他认为语文课是不作要求的,不提倡,也不反对。

         根据当晚会议的要求,回去后我和刘晓腾老师反复思考,又专程电话联系刘玉林老师寻求帮助,对部分教学环节进行了调整。字字斟酌,句句思量。

         抽签,总19个人我抽了3号。这应该不是一个很好的序号,因为第一天,而且还是第一天的上午比赛,没有足够的时间熟悉会场,连那10分钟和学生见面的时间也弄得十分慌乱。并且头一天会场还没有布置好,也不能试用多媒体。一切都不从容。还好,我非常感激刘玉琳、闫广林、刘竹梅、李健四位老师的到来。他们的鼓励和赛前指导无疑给我打了强心针,让我精神饱满、信心十足。

    比赛那天,我在各位老师的鼓励下信心满满,发挥正常。也赢得了学生和很多听课老师的好评。讲完课后我便不再关心成绩,我关心的是我有没有给三中丢脸。然后我做的便是绝不放松,和晓腾老师一节不落地听完了全部20节课(包括一节展示课)和评委评课。

       三、我的获得

       抱着一个学习的态度前去,就必然会有所收获。这四天我的生活是紧张而充实的。每天我和晓腾老师像在学校上班一样,每天6点半起床,洗刷、早餐、听课;中午迷糊上半个小时,便又赶着在2点之前到场去听下午的课了,没有丝毫懈怠。于是此刻,我满足地翻阅我厚厚的听课记录,品味我的收获。

    (一)关于必修课

       这次比赛体现的核心词语是:教学设计、诵读和民主课堂。绝大部分老师都能够紧扣文本,抓住文本特征,符合阅读规律。

      评委评课时特别指出,问题设计是关键。问题设计应该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文本,这样的问题才是有价值的问题。如《我与地坛》的问题设计便是层层深入,值得肯定。其次,主问题的设计可以使课堂更有生命力。像《最后的常春藤叶》中“谁挽救了琼珊的生命”便是一个以主代次的好问题。

      做好教学设计的前提是教师可以独立深入文本。课堂不要求讲深讲透,但一定要把握课堂的生成。比如对老贝尔曼的解读就不能只落于善良。

     在课堂拓展方面,教师要思考:何为有效的课堂拓展。评委特别指出,这次《我不是个好儿子》的课堂拓展是失败的。因为最后虽然很多学生在谈及自己的经历时潸然泪下,但是感动学生的不是文本而是自己的经历!而真正优秀的语文课堂是可以真正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的课堂,真正感动学生的应该是文本而不应该是其他!还有就是《最后的常春藤叶》最后的补写也是失败的。因为既然已经讨论的欧·亨利式结尾,就没有再补写画叶的过程了,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浪费的。

      谈及诵读,评委要求诵读要指向清晰,要把诵读和鉴赏相结合。其中《六国论》的教学设计,在引领学生诵读时让学生去掉虚词试读,来体会文言文中虚词的作用,是个不错的构思。

       这次比赛对于诵读的重视不仅在于对诵读的设计和对学生的指导上,而且特别关注教师的读。评委明确提出,教师在课堂上要张开嘴读,并且要深入情感准确朗读。

      而对于我们所说的民主课堂,这次比赛中也提出了让我耳目一新的观点:首先在学生回答问题时不要打断学生,这是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基本尊重。其次,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读、去思考。再者,指定让课代表读、班长读、朗读好的读都是不妥的,因为这种“官本位“的做法本身就是与民主思想相背离的。最后就是对学生讨论结果要进行充分地利用。

   ( 二)关于选修课

        对于本次选修课以下几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首先,各位老师都对文本进行了认真的解读,在课堂上注重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帮助学生自读、自得、自悟。其次,老师们能引导学生展开朗读,并且以读促悟、以读促解。再者,注重通过感知并鉴赏语言来体味情感,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最后,各位老师课都上的很精致,十分注重教学设计。

       而对于不足,评委评课时也指出了几点问题。

      1、没有上出选修课的特点,并且还有很多老师上成了表演课,表演痕迹突出。

      2、多半选修课没有做到用已知的知识能力来阅读新文本,做不到丰富对作品的理解,而且有的选修课直接上成了必修课。     

      3、关于学习目标。教师首先要明确,学习目标给谁看?是不是一定需要很呆板地用多媒体展示出来?学习目标要明确、精炼。

      4、教学内容。(1)教学内容方面依然存在很多生硬的拓展,拓展后导致游离于目标之外。比如《父亲》之用了20分钟分析文本,其他时间用来谈对其他文本的感受,根本不明确拓展的目的。再如《祭十二郎文》,拓展阅读为《孔明悼公瑾文》,拓展过度,使得阅读课不像阅读课,而成了专题课。《一剪梅》亦是如此,目标好像是要研读李清照的“愁”,而非学习这首词了。所以,对待拓展一定要慎重。(2)选修课的教学中,教师过多地介绍背景,使用知人论世的教学方法,干扰了学生对文本的品味鉴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随之被弱化和消解。(3)架空文本。《祭十二郎文》《后赤壁赋》没有把文言文的“言”渗透于“文”,使得整堂教学浮躁空洞。(4)课堂总结或针对文本,或对学生本堂课的表现作出评价,三言两语,不需赘述。

       5、教学语言。很多老师的教学语言生硬、死板,口语、书面语、体态语不能有机统一,比如《一剪梅》《相信未来》;还有一些老师教学语言过于掷地有声,让人害怕;再就是对学生的表扬语言使用不恰当。

       6、多媒体的使用。省优质课评委会的意见是语文教学是没有必要一定使用多媒体的,而且是能不用就不用。不讨论、不拓展,就把课上成常态课,让学生在文字中咀嚼美。

       7、“自主、合作、探究”的滥用。在未自主阅读时就让学生探究,不妥;简单的问题也让学生讨论,不妥。

     (三)关于写作课

       本次比赛五节写作课的特点是:1、追求实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有效指导;2、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层层递进;3、追求方法、追求导引;4、追求写作训练过程。

      出现的问题是:1、科学性和严密性不够,课堂生成过程中的很多问题没有被发现;2、学生会说不等于会写,怎样把口头的变成书面的是每位老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3、在引导上要重在思想和境界上的提升,有时候思想重于方法;4、写作的根本出路是读书,《精巧立意 精准讲评》中大多为邓亚萍的例子,这样不好,视野过于狭小。

      同时评委还提出了写作提升的两条基本路径:

      A 甲文示范——模仿——实践——修改

     B 病文解读——问题——指导——写作

      四、我的反思

      通过这次讲课、听课、听评委评课,我获益匪浅。它不仅让我从那些教研专家和参赛老师的身上学到了何为语文教学,同时也让我认识了自己的不足,更重要的是这次比赛将会成为我教育生涯的一次永远值得铭记的里程碑,将会一直鼓励、鞭策我继续前行。

       前两天我认真观看了自己讲课的视频录像,仔细寻找自己的不足之处。我发现,良好的教学语言、教态和教学的基本功是我的优势,但语速稍快、选材立意不深也确是值得我改善的问题。

     讲课之前我有些紧张,但站在讲台上的那一刻我很从容,而走下讲台后我很快乐。我感觉这次比赛就像是我的一次腾飞,即使我飞得还不够高、不够远,但它已然给我了信心与勇气。

我不止一次地说我爱我的职业,我爱教育,我爱语文。我再次拾起这句老生长谈的话,只希望各位领导和前辈能继续给我这样的学习机会,让我历练、助我成长。我就像那破土的小草,或许不起眼,但我满怀信心与激情地生活在教育这片土地上,我愿在语文教学这片土地上忘情的生长。

                                        (2010年11月18日)

 

编辑:网校客服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鲁ICP备09061301号-1
联系地址: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东昌西路37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