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手记 > 赴历城五中学习感受

赴历城五中学习感受

2014年07月19日 00:00:00 访问量:3374

 

这些天,在三中校园里、在一些老师的心目中,“历城五中”已经成为一个“成功”的代名词。在当今教育形势下,历史在发展中起不到决定性作用的情况下;二流甚至是三流的学校是可以有成功机会的;时间是可以被跨越的;改革中的不协调、不均衡战略是一种必须;尊重规律,事在人为……

“历城五中”的事迹让我们觉得更亲近、更可靠,更有抓手。亲身学习之后,聆听了陈庆军主任的报告,再回顾学习时获得的资料,对“历城五中”的感触更加清晰,更加深刻。

一、几点反思

1、高中发展的出路

这个学年自己在工作上的困惑很大!对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动力却又很小!不是妄自菲薄。常规工作自己完全应付的过来。我着急的、困惑的是一些自己和部分同事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1)作为学校,我们的高中教育非得目前这个样吗?具体到我们聊城三中其现状大家愿意看到吗?责任在于谁?每一个人是否在承担?是否在改进?制约三中发展的关键症结何在?三中的荣誉和尊严何在?三中老师们的幸福感何在?

2)作为班主任,整天想着的是如何抓好常规管理?而常规管理,需要班主任整天“盯吗”?班主任的时间都去哪了?我们经常告诫学生不能这样,不能那样!应该这样,必须这样!学生听了多少?师生之间的和谐靠什么维系?班级与班级之间有差距吗?

3)作为教师,我们的课堂效率怎么样?我们的教学成效怎么样?“三高”的要求体现了没有?所谓的一些“个人教学思路”成效有多大?什么样的才是名师?当今教师最基本的素质是什么?教师不能说不辛苦,学生呢?也幸苦。辛苦的结果却是没效率,甚至是收效甚微。

4)作为学生,他们的青春和人生值吗?他们的健康和兴趣好吗?他们的未来清晰明确吗?他们对于学校,对老师的感觉怎么样?

    2、高中教师工作中的轻松感

这个学期,我有六个班,最近又加了一个。周一到周六21节课、八节晚自习。还有安排给我的其他各项工作……我的思考,我的调整从哪里做起?绝不是抱怨自己的课多,工作上我从来不惜力。最为关键的是,总觉得自己忙的没成效!

现在很多人都谈“教师的职业幸福感”!我认为这个问题太大!作为一项“工作”,首先应该是“不讨厌”。繁杂沉重、令人窒息的工作绝对不会让人幸福。“轻松感”是建构“幸福感”的前提。工作的“轻松感”不是“闲适”,而是“游刃有余”!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高效。

    3、教师的观念

    三中的每一个老师都有着其独特的能力和功底,可以讲三中的老师从能力上讲:谁都不比谁强多少!唯一有区别的是,不同老师之间的心态和观念。我反思这个问题,绝不是指点批评贬低别人而提升抬高自己。我也将自己作为这其中的一员在作剖析:

为教学而研究、打磨、推敲的人和时候有多少?

作为老师,对学校的教学安排持什么态度?(积极主动?顺从?应付?不屑?诋毁?)

学校的改变靠谁?

课堂是谁的课堂?

非得我们讲,学生才明白吗?

要求学生的,自己做得怎么样?

课前、课中、课后对学生的关注,够吗?

一节课怕讲不完或者怕完不成教学进度,对吗?

不能过多的要求学生死记硬背之后,课堂上老师还能做些什么?

每个班、每个学校都有差生,所谓的“差生”在你这堂课上的价值如何体现?

备课时用心吗?集备时积极吗?交流时深入吗?学习时心诚吗?愿意被听课吧?愿意主动与校长交流工作吗?愿意主动承担任务吗?经常与学生交流吗?……

   二、下一步的行动

我们老师,有没有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有没有把三中建设的更好的信心?这两个我想大多数老师的答案是清晰明了的。紧接着的一个问题:我们三中大面积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是什么?——关键在课堂。“三高课堂”就是标杆。“三高课堂”的达成,在目前必须要通过改变老师们的一些观念来实现。因为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就在老师。老师不改,学生怎么能改?老师、学生改不了,成绩怎么提?我觉得至少有这样几个方面需要做:

1)必须得改革。学校层面的顶层设计,是领导的事。中观、微观方面的工作,责任在我们教师。三中的改变、三中的荣耀在我们老师——在我们老师对当前自己工作的改进。“三高”的目标实现的基本路径必须要通过改革实现。改革我们的教育教学态度、理念、模式、方法……改革是必要的出路,越早改越好。不要再怀疑,不要再犹豫,不要再指指点点。能做多少,先做多少!在这个学期的最后一个多月里,每个老师、每个班级所面临的环境、情况不一样,改革的起点也不会完全一致,改革之后的成效也不会整齐划一。甚至在改革初期的磨合阶段甚至会出现“被动”。能做,就值得肯定;付出,就会有收获。

    事实证明,我们目前的一些做法收效甚微。所以应该摒弃“本位主义”,服从、配合学校对教育教改革所做出的要求。

2)三中的兴衰不能只靠学校领导,也不能把问题归结为“生源差”。我们老师在面临着方方面面的问题时,应该以负责任的态度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课堂、学科教学、学生……我们的教案合格吗?自己琢磨过知识的更好呈现方式吗?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教法学法能等量齐观吗?静下心来倾听过学生的感受吗?是否始终以反思的心态对待我们的工作?

3)相信学生,以学生为本。凡是直言学生差的,么也不会的;凡是担心“讲不完”的,都是在顽固地坚持“教师本位”主义。在我们不能很好地优化教学内容的时候,在我们情不自禁地与学生一般见识的时候,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丧失殆尽。“把课堂还给学生”绝不是句空话,对很多学科的很多知识以及能力,不是靠讲、背能解决的了得。现在的学生也不喜欢这样!中国有句古话,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们自己就不喜欢干的事,怎么能去强求别人呢?所以应该是,“围绕学生实际,立足质量效果,研究教学内容,讲究呈现方式,实现生动活泼”。坚定不移地把教师的教转换为学生的学,我想这样做,师生之间的关系会更和谐;我们就能够斗得过“不良现象”;我们会轻轻松松地干教育。

4)“导学用合一”是目前强实施改革的一项必要途径。为此,我建议在今年暑假开学集体备课时,先进行一定时间的“导学案”编写培训。在此基础上,要求各备课组必须完成12个教学单元的“导学案”编制。为保证质量,学校应组织“评审委员会”予以审核。并且采取釜底抽薪的办法,即在2014新学年,暂不征订教辅书。即使已经征订,也可以暂扣不发。我们高一政治组,在五月底即可完成新课的学习。我将与备课组同事研究、推行“复习导学案”。

     根据经验,“导学案”编制中,编制高水平,能够讲究设问技巧,能够考察学生运用知识体现能力的问题是关键。即“导学案”绝不是课本、辅导书的搬家,其一部分问题必须是课本上找不到答案的,但又是能够通过对课本的研读、思考可以解决的了得。并且学校要建力资料留存机制。

5)“导学用合一”实施的前提是坚决变革目前的课程编排。一是优化白天的课程编排,不能全天都安上课;公共自习必须还给学生。学生没有自主消化时间,看似的“紧”实际是白忙活儿;二是晚自习的设置,必须围绕“导学用合一”来编排。目前晚自习效率低下的原因是,在不相信学生的基础上,让老师看着学生,维持纪律……出发点就错了!把时间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定时定任务,今天的准备是为明天的展示——这样做,学生怎能不积极?并且没有学生之前的准备,“导学案”的质量就无从谈起,课上的效率还是低下。把学习的主阵地低效地放在课堂上,把掌握落实的要求留给没有兴趣、没有时间的学生,结果必然是坏的。为此,建议学校教务处宏观干预甚至可以承担年级课程表的编制。

6)为配套课程表的调整,教育管理应做一定程度的调整。加强学生自我教育。这点应在年级层面上一块推动实施。调整年级层面的学生管理工作,建议尝试设立年级辅导员,协助班主任的工作。在目前机制下,一切都往班主任身上压,班主任苦不堪言,年级只有将时间分配给老师……这是种恶性循环。教改的磨合期——规范学生身上的不良习惯是场硬仗。越早打响越好,只要措施到位,一两个月足够。

7)小组化管理评价的机制要尽快实行。真正保证“导学用合一”有效实施的条件是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尤其对于一部分中下游学生。小组化管理评价是配套“导学案”、“把时间放给学生”的配套和保障措施。

小组化管理实施中,学生座位的分配是个问题。目前我班有69个学生,南教学楼的教室勉强能容下,学生座位的布局服务于教学的难度较大;高二的教室要大,可以较好地安排;但高三楼的教室更小。为此,能否在升高二时将目前高一年级的24个班调整为26个。这样一个班大约60人,对于分组,对于课堂展示,会起到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

8)发挥团队作用。聊城三中整体的师资力量是很强的。要能调动的起学科教研组、备课组的力量,一是为推动“导学用合一”提供组织保障;更重要的是为教育教学提供完整的、系统的指导支持。三个年级的备课组工作应具有宏观战略性。即高一的主要任务是什么?高二在高一的基础上又需要完成哪些任务?高三在高二的基础上有什么进步?不随意、不盲目,全校“一盘棋”,教育有计划。每个教研组在各备课组基础上应形成本教研组教育教学的宏观计划。每年可做一定程度的调整。学年末,应考核各备课组对任务计划的完成情况。由此,让我们的教育更系统、更长远。

9)要坚定地把学生活动还给学生。这里的学生活动不仅仅是课外活动!语文字词听写、成语接龙、辩论会;数理化学名家趣闻、数理化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自己动手制作实验仪器;政史地百科知识竞赛……这些开展起来能没助于学习吗?

     目前,我们的学生几乎没有任何的活动。体育课的“选课”也被搁置。我们不让学生干这,不让学生干那,只能在教室里学习。这是对学生精力的扼杀。学生自然会背着老师,看课外书、玩手机、谈恋爱……我们不设计有效形式,把学生吸引过来,学生就会被其他东西吸引走。学生的精力不再我们身上,怎么再实施教育?

     政治组在推进学校教改工作基础上。着力实施“政治阅读课”和“表达能力培养”项目。“政治阅读课”——即选取一部分有效的材料,围绕教学需要,设计开放型的问题,以此来锻炼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培养”——采取确定题目撰写小论文,围绕主题发表演讲等形式,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希望通过这些活动,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

 

编辑:网校客服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鲁ICP备09061301号-1
联系地址: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东昌西路37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