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 未成曲调先有情

未成曲调先有情

2012年01月15日 00:00:00 访问量:3379

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诗《琵琶行》中有一句:“未成曲调先有情”。意思是说弹琵琶需要在成曲调之前“先有情”,才能弹得“声声入耳”,感人肺腑。教育是科学,也是艺术。教师在弹奏教育“曲调”时要想做到“声声入耳”,感人肺腑,收到预期的效果,也要“先有情”,要爱,要爱教育的对象。

教育的对象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有个性特点的学生。被誉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实际上是启迪学生心灵、塑造学生灵魂的人。要真正“启迪”、“塑造”学生的灵魂,首先要爱学生。爱是教育的前提。没有爱,教育过程就无从启动。历来有见地的教育家,无不强调爱在教育中的作用。孔子说过:仁者,爱人;君子学道则爱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晓庄三岁敬告同学书》中写道:晓庄是从爱里产生出来的,没有爱便没有晓庄,晓庄和同学们的贡献,都是从爱里流露出来的。总结我国所有模范班主任、优秀教师和少先队辅导员的经验,无不以爱生为先。即使对最调皮、最落后、甚至犯罪的青少年,也倾注着崇高的感情——爱。他们说,爱,不是什么策略,也不是手段,而是一颗心,一颗以诚相待的心。

我国教育教、文学家夏丐尊先生曾把爱之于教育比喻为水之于池塘。池塘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教育没有爱,就不成其为教育。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实在是历代教育家苦心实践的结晶。试想,面对一个冷漠无情,“板着面孔说教的人”,学生的心灵能受到启迪吗?学生的热情能燃烧起来吗?一位团干部说得好:“要点然别人,自己就要是一团火。”教师要点燃学生的热情,启迪学生的心灵,塑造学生的灵魂,难道可以没有感情,没有爱吗?教育是感化人心的工作,而“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首先爱学生,才能教育学生。

教师对学生的爱,包括对学生的尊重。清代画家石涛在其创作的《黄山图》上写着:“黄山是我师,我是黄山友”。画家把创作对象看做老师,自己是创作对象的朋友;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尊重,具体表现在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上。这里说的是严格要求,而不是无情的严酷和严厉。严格要求里饱和着爱的热情。正如模范班主任任万琳老师所说:“一分严格之水,要掺上九分感情之蜜,才能成为教育的甘霖。”只有教育的甘露,才能荡涤世俗的迷雾,让心灵放光。

一个教师,有了对学生强烈的爱,才能在日常平凡的工作中,持久地以其满腔的热情去滋润学生的心田。她会象母亲照料婴儿一样,细心地体察学生的行为和思想,及时地施以有益的影响。裴斯泰洛齐说过:“每种好的教育,都要求有象母亲一般的眼睛,每天、每时、每刻都能从她的孩子的眼睛里、小嘴上、脸额上,很准确地看出孩子心理状态的各种变化。教师敏锐的观察力,象母亲一般的眼睛,来自母亲般的爱。事实上,教师对学生心理变化的洞察力,往往胜于母亲。许多后进生闪光的品质和特殊才能,是由教师首先发现的;许多高材生的不良倾向,也是首先由教师注意到的。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母爱,而胜于母爱,它的力量,它的效果,也大于母亲。教师的爱具有更大的社会意义,因为这种爱,决不是一己之爱,而体现着社会对学生的肯定和关心,体现着祖国的期望。因此,学生需要母爱,更需要师爱。得不到师爱的学生比得不到母爱的孩子更感到委屈,内心的创伤更严重。我们常常听到某些学生愤愤地说:“老师偏向!”老师哪,你可曾听出,这句话里包含着学生对师爱的强烈企求和因得不到师爱而万分委屈的心情!老师啊,请你把伟大的爱公正地洒向学生的 心田!

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会耳聪目明、思路敏捷,能发现最不起眼的学生身上微不足道的萌芽状态的因素,而机智地肯定之,鼓励之,或预防之,消除之;能在别人看来毫不相干的材料中吸取教育学生的营养,把握教育学生的良机。爱能提高教师的教育机智,又能弥补教育才能之不足,甚至还能弥补某些教育上的失误。卢梭说过:“无学问的父母,对于儿童贤明的地方,要比巧妙练达的教师多得多。因为热心可以补才能的不足,而才能不能补热心。”这个热心,就是对儿童的爱。人们还记得马卡连柯由于气愤而狠狠地打了札陀洛夫一记耳光。这一教育上的失误,使马卡连柯久久地感到不安。但是奇迹出现了。彪壮强悍的札陀洛夫被征服了!是一记耳光征服了扎陀洛夫吗?不。论武力,两个马卡连柯也敌不过扎陀洛夫;是马卡连柯的爱弥补了这一教育上的失误。札陀洛夫在一记耳光中,体察到了马卡连柯对他的全身心的爱,不但原谅了他的过错,而且接受了他的教育。

经验证明,同样一句话,出自不同教师之口,对同一些学生,教育效果是不同的,有时可能甚至相反。这里有情感的因素,爱的因素。学生对自己爱戴的老师,不仅言听计从,而且能领会老师极为微妙的暗示,无形的教诲。这就是所谓教师期望的效果。教师通过爱,表达对学生的期望和信任;学生意识到老师对自己的期望和信任,心灵的窗户无保留地敞开。师生间架起了情感的桥梁,形成了某种“心心相印”的默契,无言的无形的教育通过爱的交流,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

柏林斯基说过:“爱应该是教育的工具,又是鉴别教育的尺度。”奖励与惩罚是教育的方法。人们往往重视物质的奖励,而忽视精神的尤其是爱的奖惩。其实,学生获得了成绩,做了好事,用爱的方法去强化,要比物质的刺激更有力、更有效。学生珍惜教师的爱更甚于物质奖励。“老师喜欢我!”这对学生来说,是崇高的奖赏和最大的骄傲。这种美好的感情,幼小儿童往往流于言表,而青少年学生,则深沉地隐藏于心底。因为老师喜欢我,所以我也喜欢老师,喜欢老师教的课程,模仿老师的言行,听从老师的教导。这就是感情的迁移,爱的移植,师爱的教育力量。我们常讲对学生的思想要疏导,不论是疏还是导,都离不开情,离不开爱,爱是疏导学生思想的“疏导管”,一个教师在事业上的成就,和他对学生倾注的爱成正比。这也许就是柏林斯基所谓的爱是教育的尺度吧。

总之,爱是教育的前提,教育的动力,教育成功的尺度,又是教师智慧的源泉。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品质,爱生是教师的美德,爱生也是教师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出发点和归宿。中小学暂行工作条例中,把“爱护学生”作为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之,是符合教育规律的。

老师,爱你的学生吧!

编辑:网校客服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鲁ICP备09061301号-1
联系地址: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东昌西路37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