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手记 > 化作春泥更护花

化作春泥更护花

2009年12月13日 00:00:00 访问量:3275

        当今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充满挑战的社会,如何提高学生素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改革已成为当前的一个热点问题。而作为学校教育,班主任工作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因为在学生成长过程中,班主任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班级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土壤,而班主任则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是班级教育的主帅。他既是学生的长者,又是学生的朋友。在教育过程中,班主任要扮演好这双重角色,做到深入情理,促使学生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的养成。
        一、进行因材施教,提高思想素质。
    同一班级的学生,受遗传、社会环境、家庭、个人主观能动性等因素的影响,各方面的发展也不尽相同。对待不同类型的学生,就要针对个别学生的特点和问题及时进行教育,让学生扬长避短,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优秀生的教育
   "优生"由于学习成绩优秀、品行良好而备受老师青睐,他们的各方面都处于顺境。这类学生往往因学业成绩特别优异而易掩盖其他方面的不足。他们往往听多了赞美,而偶有一句批评会翘起嘴巴,听不进去。因而,我们有必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他们顽强的意志,学会驾驭自己的感情,受挫后能冷静分析。

      (二)中等生的教育
   中等生是班中的大多数,在他们身上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同时并存,存在着向优秀生、后进生转化的较大可能。因而对中等生的教育不可忽视。让他们做后进生的老师、树立学习信心;向优生学习跟优生比赛。班中可设简单易行的比赛,如查字典比赛,看拼音写汉字比赛等,让每次的冠军上光荣榜。还可开展各种活动,千方百计为中等生创设抛头露面的机会。

       (三)后进生教育
   后进生的学习和品德有严重缺点,表现比较落后,这类学生在班中人虽少,但不抓紧教育,就会成为班集体健康发展的"害群之马",老师应及时补救他们的学习缺陷,矫正不良的品行。如沈杰同学,老师不喜欢他,同学们也不愿意和他多交往。碰到这类同学,可绝不能把他当作"废品"置之不理。我们应该对他加强教育、监督,对他这种行为找出根源,对他的生活更加关心,主动和他交朋友,让沈杰同学消除心理戒备。在师生相互信任下,沈杰同学变了。差生李丹同学文章登报,虽然有一定的水份,但全班为她敢投稿的自信和勇气而喝彩。这时应该抓住教育契机,及时给予真诚的表扬和激励。

      二、心理素质教育,促进健康成长。

        中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学习心理问题、青春期心理问题、个性心理问题、情绪心理问题、人际交往心理问题等。并集中表现在心理焦虑--最为普遍的是因为学习压力大而惶惶不安,害怕考试,害怕成绩下降,害怕因此受到家长教师的责难;此外,与父母、教师、同学的关系出现障碍也常常引起焦虑和抑郁;偏执情绪--处事的原则常常是以自我为中心,对不合自己意愿的人和事不能容让,固执己见、我行我素;对抗心理--偏执情绪的进一步发展就是对着干,对父母、教师的话不问是否正确,故意反其道行之;青春期萌动--对自身身体发生的变化感到困惑,开始注重自己形象举止,对男女问题很敏感,有时出现某种莫明其妙的冲动和无名的烦恼;人际关系敏感--渴望与人交往和进行情感交流,注重交友,看重友谊,常为缺少理解和出现误解而伤心;人格障碍--情绪冲动、性格暴躁、容易忧郁、常常多变以及出现强迫症、幻想症等等。这些心理问题一旦产生,轻则会造成学生对学习、环境、生活的不适应,影响他们的学习和交往,影响其全面素质的提高,重则会酿成心理疾病,甚至会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当今社会,中学生因心理问题未及时解决而导致自残、自杀、变态、违法、犯罪等事件也时有发生。所以,必须重视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使所有学生能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控制自己。既要学会自立,又要学会合群;既要学会生存,又要学会合作。这是实施德、智、体、美、劳等教育的基础。是促进中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重要保证。
     班中常常会有这么一类学生,在家不听父母话,在校不听老师话,扰乱课堂纪律,作业不认真完成,对学校、老师、家长都很讨厌,这就是"逆反心理"。我班姚杰就是这类中的一个。这位同学学习目的不很明确,主观能力性强,自我表现欲望强烈,家里父母对他不够关心,一个忙着赚钱,一个常沉迷于扑克之类。于是我多次找他谈话,了解他这种心理产生的根源,然后对症下药,多次家访,要求父母担负起当家长的现任。班中要求班干部主动和他交朋友,由于我和他比较亲近,学生们都慢慢地喜欢上他了。姚杰同学现在在家在校的表现都不错。还有一类学生,凡事难提起兴趣,对一切都心不在焉的。如我班沈金霞同学,一点也不讲卫生,身上常常有臭气,同学都不愿和她接触、交往。作业也常常不完成,老师用尽了方法都无济于事。在我的多方了解下,原来家庭出现问题,父母有隔阂,在家无人管。我走访她家,多次劝说其父母,她父母终于答应"管一管"。在学校,都是同学多次给她温暖,送她文具,给她生活上、学习上的帮助,为她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各方面的督促下,沈金霞同学作业能完成了,卫生方面也有了好转。
    在进行心理教育时,班主任要满怀热情,反复抓,矫正学生的过错行为。要持之以恒,并且对新时期出现的新问题要灵活处理,区别对待、稳定、强化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健全班集体,提高整体素质。
    班集体教育和管理的对象是人不是物。人际关系不同于其他一般的关系,不能简单地进行机械的操纵。人际关系是以人的情感与心理的沟通为基础的,所以班集体管理说到底是人心的管理。在一个班集体里,由于种种原因,集体成员在学习、生活和活动中难免产生种种磨擦、矛盾和冲突,人际关系难免出现种种不协调不和谐的情况。班集体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及时发现和研究集体成员之间(包括同学之间、男女生之间、干部之间、师生之间等)思想上的矛盾,认识上的分歧,心理上的隔阂,尽快地加以调整,力求统一思想认识,消除分歧和隔阂,最终形成一种相互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关心的和谐的人际关系和集体氛围。这种和谐的人际关系和集体氛围,是一个成熟的班集体的标志,对学习与生活其间的集体成员具有特殊的激励和陶冶作用。实践表明,在一个以关心他人、关心集体、与人为善为荣的集体里,人们自律、互律、互助、共进;孤独者得到温暖,缺陷者得到补偿,愚者因而变智,弱者因而变强,人的内在积极性可以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创造性可以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这样,既可促进成员个体身心的健康发展、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学习效率的提高,又可增强班集体的内在活力,极大地提高集体活动的成功率。
         和谐的人际关系的形成,自然跟集体成员的自身素质有关,更重要的还在于培养。首先,要广开交往渠道,促进人际交流。交往和交流是人际关系得以建立和发展的基础只有通过交往与交流,才能促进思想与感情的接近、沟通与理解,才能进一步密切联系,增进友谊,加强团结。组织多样化的班级集体活动,是促进人际交往的主渠道。其次,要优化人际关系准则,提高人际关系质量。团结的实质是价值观念的一致,因此群体价值观念的正确与否就决定着集体中人际关系质量的高低。在某些崇尚"人人为我"和"一切向钱看"的群体中,可能存在暂时的利益认同,也可能出现表面的合作,但那种低级趣味的投合不可能维系和谐的人际关系,也不可能形成坚强的集体。我们需要建立的是平等、友爱、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人际关系,其最基本的准则是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可以说,培养学生的爱心、热心、善心、责任心,乃是班集体建设中的迫切任务之一。
        尊重和发展人的个性,对于班集体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意义重大。弘扬集体主义精神并不等于不要个性,倡导集体舆论也不是抹杀个性。一个缺乏个人兴趣、爱好和特长的班集体,必然死气沉沉,缺乏生气与活力。一个集体里的成员若都是些唯唯诺诺、缺乏主见、缺少个性的人,那么现代人所需要的独立思考能力、自主精神、开拓精神和民主意识等等都将失去存在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班集体建设的工作重心在于为每个成员的兴趣、爱好、特长的形成和发展开辟广阔的天地,让每个人都能够充分显示其天资、才能与个性。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在组织活动时,善于依靠全体成员的共同支持和参与,在分配任务时,又充分考虑每个成员的兴趣、爱好和特长,给个性各异的成员提供较多的选择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要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生活、集体活动和积极的和谐的人际交往,引导集体成员自觉克服消极的个性行为,形成积极的个性品质,使各自的心理需求和创造欲望得到满足,充分发挥和发展各自的智力和能力优势。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培养和发展集体主义精神,而且可以尊重个性差异,完善每个人的个性。   

        总之,主任是班集体建设的总工程师,是学生个性发展的总设计师。班主任应转变教育观念,打破传统思想束缚,内化科学的现代教育思想,注重培养全体学生的个性素质,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作为基础,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素质放在首位。必须摆正班主任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地位的辩证关系;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必须在管理建设班级时,既要使学生守纪律、有集体观念,又要有个性;既服从管理,又能对班级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坚持通过集体教育个人与个人影响集体相协调,弘扬主体,注重引导学生个性的自主发展。

编辑:网校客服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联系地址: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东昌西路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