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友好往来 > 真正的礼仪之邦(綦程)

真正的礼仪之邦(綦程)

2009年07月21日 00:00:00 访问量:3296

同学们在上音乐课

      这次出访美国,我们是做了充分准备的。最后一次开会时,老师到了在美国注意的n2条有关礼仪的事宜,看完整篇的注意事项,从众不禁想,这么严格的礼仪,事事小心,美国人岂不是很冷漠无情,什么事都想要一个标准呢?

      事实证明,我们错了。

      礼,是人与人互相对待的方式,是人与人之间表达敬意与 的方式,是人性与人权的体现。而在美国,则处处体现着对人性的尊重与人权的重视,而不是简单地、一味地追求形式上的礼仪,而是发自灵魂的尊重,这才是真正的"礼"。

      礼到美国,我们处处注重自己的一点一滴,生怕自己违反了什么礼节。被别人笑话,丢中国人的脸,可渐渐发现什么注意事项啊?美国人其实是很随意的,并不关注一些细枝末节。而这些体现人性化关怀的细枝末节却已经被很好地处理或重视过了。举几个例子:

      例如进屋脱鞋这一项吧,在注意事项里写着:进屋要换拖鞋,进入卧室后要脱鞋,光脚。实际上,在中国我们就很注意这件事,进了别人的家,发现很整洁,一定要询问主人用不用拖拖鞋,不然后踩脏地板,很不礼貌。可美国人一点也不注意,穿着棉鞋、球鞋、要么穿着袜子在家里走,并没有什么礼节。难道说他们不怕脏吗?不是的,因为在美国,处处都很清洁,卫生问题都被很好的处理了,没有长六安的地面,令人恶心的垃圾。令我们惊讶的是,在纽约哥伦比亚大学转了一圈后,我们发现自己的鞋底又回到了崭新的状态了。在美国,水果买来不用清洗直接可以食用,自来水不用煮沸就能饮用,最最脏的东西也不过是泥土,学校厕所也沾尘不染。公众也对此十分放心。同学们下课直接坐在地面上,吃饭前没有人吸收,没有拖鞋......卫生问题已被很好地解决了。你一定会问:卫生与礼仪有什么关系,跑题了吧?其实不然,对公众健康周到的考虑,是对人们最大的尊重--尊重人的身体健康。身体是人的基础,尊重人是礼仪,而这便是礼的最高境界。

      教育问题,美国的教育,一切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和尊重学生自身,帮助学生发现自我,完善自我。在美国,甚至没有狭义上的必修课,通常所说的必修课,你也可以选择欧念修完,不必日日上。而选修课呢,这是种类繁多,样式齐全,实用而充实,有汽修、陶艺、艺术、音乐、行为学、政事课等等。他们学的东西并不深奥,但都很实用,甚至在日常生活中都用得到,不像我们学到的一手深奥但除了考试一无所用的"知识"。你的才能,要靠你去发现,你去选择。他们的课堂教育,也十分有特点。老师与学生很平等,但又发自内心地互相尊重,不像师长,像朋友,但又胜似师生关系。上课时,你可以自由起立去削铅笔,回答问题不需要起立,如果你想站着听,无所谓!老师正坐在桌子上呢?美国教育的一切,都是以尊重学生的未来为基础,发展学生能力,使学生可以立于生活,长于社会,而非只是高学历。尊重人的才能,尊重人的未来是礼最深远的层次。

      细节,很多已被人节惯到漠视的细节也能体现出尊重。一个简单的开门动作,由按把手,改进为推门,这一改进随处习见,除了家里的门,都是这种"便民推门",一推即开,人走门关,你无需去在意门的存在,而门又起到了他应有的作用。在学校,在运动场随处可见供人饮水的饮水点,轻轻一推或一按,饮用水便向上喷出,直接对口饮用即可,十分方便。在美国,还有许多人性化的设计,这些对人性的尊重,是"礼"最广泛的一层含义。

      其实,身处礼仪之邦的我们,在千百年之后,已忘记了礼最初的含义。礼其实不应该成为束缚人的封建卫教士,而是应该成为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的渠道,促进人与社会和谐的工具,实现人与国家共同发展的载体。美国之行,让我真切地感到了什么是真正的礼仪之邦,也让我切实地感到,我们应一起努力,将我们五千年传承互相尊重的传统发扬光大,共同创造新时代崭新的礼仪之邦!

编辑:网校客服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联系地址: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东昌西路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