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手记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吗?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吗?

2011年11月20日 00:00:00 访问量:3298

   今年的研修,忙碌依旧,看视频,写作业,发评论,读文章……充实走过,回首,几分欣喜几分忧。我们收获了许多,我们的所得能否用于我们的教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吗?需要思考的问题是,用他山之石攻自己的玉,将落实进行到底。

今年的语文研修,分两大模块,主要围绕诵读、积累、梳理、交流、探究五大方面进行,可以说抓住了语文学习的根本。承担这些课题的各地教研室都做得不错,视频材料,富有新意;探究讨论,引人深思。有几个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青岛第十七中学的老师们关于“积累”问题的探讨和视频展示。1.赵和璞老师的关于“毛泽东诗词的积累”的课堂,学生们以朗诵、仿写、歌唱毛泽东诗词等多种形式展示自己的积累,以临摹毛泽东的画像、书法使单调的积累变得生动而富有情趣。2.曹春梅老师的关于“散文的积累”的课堂,侧重于散文积累方法的指导,以散文梳理顺口溜的形式巧妙归纳,将积累的方法指导落到了实处。3.张伟老师的关于“论语孟子的积累”的课堂,学生以课堂排演经典篇目内容的方式展示积累结果,形象的告诉我们文言积累也精彩。通过相关材料,我们不难发现青岛第十七中学的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积累问题的足够重视,并且行之有道,使之开花结果。他们在让学生积累时,推介经典名著、散文佳篇,注重对学生积累方法的指导,通过活动展示课,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中积累,从积累中得到快乐。

(二)临沂第十八中学的老师们关于“交流与沟通问题”的探讨和视频展示。相关材料皆围绕“为解决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问题而写作”的话题展开。和青岛第十七中学的群英荟萃的横向安排方式稍不同,临沂第十八中学侧重纵向探索。主要以贾长科老师的“投诉书的写作”“作文评改”两堂课,李进才老师的“建议书的写作”“建议书的修改”两堂课,分别探讨投诉书和建议书两种实用类文章的写作与修改问题。以帮助学生学会交流与沟通,指导学生如何选取最合适的日常应用文体来解决自己在实际的学习和社会实践中遇到的问题。1.老师的课以课前的布置准备为发端,让学生利用周六时间,到超市调查,咨询营业员或者顾客,遇见过哪些有关商品质量或者服务态度、方式的问题。接下来,开展语文讨论,找到切实的写作内容——写投诉信。根据外出考察或者平时生活经验,自编自演生活小品“消费纠纷”,激发学生表达的愿望。具体指导学生写投诉信的概念、格式、要求、范文。让学生根据提供的情景,学生选择一个或者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件,撰写投诉信,完成一篇作文。

另一节课,赏读作文,赏改作文,赏评作文,赏议作文,赏鉴作文,五步完成作文的评议修改。2.李进才老师的两节课与老师的课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老师的课围绕“给蒙山建设提建议”的话题展开,作文修改分“集体评改,找方法;互换评改,找亮点;自我修改,再提高;推选精品,投寄建议”四步展开。两位老师的课将我们平时所忽视的实用类文章的写作与修改问题解析的具体透彻,“突显了写作的实用性,解放了写作课堂,使写作真正回归生活、回归社会,是对过去写作教学的一个高层次的升华。”这让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对实用类文章的教学较为忽视的我因此而汗颜。

(三)青岛市二中的老师们关于“积累与提升”问题的探讨和相关录像展示。本部分在前边培训内容“积累”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积累的做法”“积累的内化与输出”问题。1.丁娟老师的课,展示关于积累的做法。推介阅读书目,方向指导,督促撰写读书笔记,展开读书交流活动,等等,我们在教学中也多有涉及,只是在推介阅读书目、展开读书交流活动方面,我们做的还远远不够。看课堂实录,他们的教室里那摆满各式读物的书架,令人心动;学生的出口成章、优雅华彩的表达,令人惊讶。2.关于学生们的“网络亲近了人际关系”和“网络疏远了人际关系” 的辩论赛,让我目瞪口呆。引用点评的老师的话“不但充实酣畅,而且文采飞扬。如果不是平时做了大量的阅读积累,如果不是内化了太多太多的古典诗词和中外名著的菁华,那么我们想一想无论如何也不会那么文雅、睿智、从容而且潇洒,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有关的材料让我们深深佩服青岛市二中的老师们在指导学生读书、积累、应用、表达方面的扎实而有效的工作,这些工作,最终内化为学生的心灵滋养,外化为学生的精神气度。

别人的付出是可敬的,别人的收获是可羡的。然而,在羡慕别人之时,我们是否也该想一想如何“退而结网”?我们的语文教学,关于积累,一直在做,却似乎未能静下心来,研究状况,给学生推介可以高效阅读的书目,对学生的阅读方法的指导也似乎颇为欠缺;一些可以推助学生读书兴趣的活动似乎还应再具体而微一些,再脚踏实地一些,再频繁有序一些(如青岛二中每两周一次,班内的,而非兴师动众的全校性的);我们的教室里也曾有过读书角,却最终不知所终。面对这一切,我们的脚步将迈向哪里?

关于实用类文章的写作与修改问题,我认为是我们的作文教学的软肋(其实他们的教学模式同样适用于一般的作文教学),如何借鉴他人的做法,改变自我,提升自我,使我们的作文教学更上一层楼?

十天的培训即将过去,我们的路途还很漫长,是且学且丢只为培训而培训,还是且学且思,搬来他山之石,攻下我们的教学“美玉”?我们思索,我们改进,让培训之花,在我们的教学沃土上结出累累硕果。

 

   

编辑:网校客服
上一篇:诗?师!
下一篇:怎样的相遇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联系地址: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东昌西路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