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手记 > 如何与学生建立起心的桥梁

如何与学生建立起心的桥梁

2012年01月13日 00:00:00 访问量:1384

学生现在多位90后。他们思想独立,个性分明。教学不仅仅是上课,也包含育人的责任。我们要善于把握拿捏好与学生的沟通之道。我总结了一下几个方面

一、老师要善于观察,并因此揣测学生的心理状态
    观察就是有意识地利用自己的感官去获取信息,认识事物,这是了解学生的一种基本方法。对老师而言,观察可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
    (1)观察表情,尤其是眼神。该生说“那要是高考,问题就严重了”时紧皱眉头,传达了他苦闷的心情;说“数学是我的强项,但只考了131分”的时候想掉泪,表明他当时的着急、委屈的心理状态。再比如,当一个学生向教师诉苦时说:“老师,这一部分我学不懂时”,要注意观察学生的表情。如果他是含着眼泪说的话,可以体会到他心里很焦虑、失望、痛苦,希望老师能够帮助自己找到解决途径;如果是一种无望的眼神,说明他的情绪比较低落,学习欲望已不是很强烈;如果他是带着一种无所谓的表情,那可以说明他的学习态度或者他已有一种屡遭打击后的绝望感受。老师通过听其言,查其色,揣摩学生的心境,通过提问题验证自己的想法,让学生的思路、想法逐渐变得清晰起来,准确掌握谈话时学生的心境和要解决的问题。
    (2)观察“姿态语言”。拿有些犯错误的同学到办公室后的行为来分析:有的同学两臂下垂,低垂着脑袋,呈这种姿态的学生可能是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也可能是敏感、胆小的学生;有的学生随便站立,眼睛注视老师,这种学生与老师接触较多,比较自信,他们能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只是希望老师来指出,然后尽快改正;有的学生紧贴办公室的桌沿站着,目不斜视只瞪着前方,多数含着心不在焉,满不在乎的心理;有的学生翘起下巴,头执拗地偏向一方,双目避开老师的目光,这就可能有逆反心理或者是对老师有看法、听不进老师的话等等。
    (3)观察学生的一些小动作。如学生说话的时候常用手摸自己的脸,这个小动作可能是不自信的一种外显行为,也可能是心理紧张的外显行为,也可能是与人交往有障碍。老师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动作、表情、眼神来判断学生的心理状态。
    二、要善于倾听
    在谈话的过程中,要注意倾听学生的语言。思想是人行为的先导,要通过学生的语言来准确解读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状态。
    (1)倾听学生的欲望和需求。学生的欲望和需求往往是用词、音调、语气表达出来。它可能是一段叙述、一个句子、或者一个简单的感叹号,或者是不断的哭泣。
    (2)倾听学生的情感。对学生情感动向细致入微的把握,并及时加以协调和引导,是成功教育者的重要标志。一个善于倾听的教师,能迅速准确地听出愤懑、悲哀、快乐和喜悦等各种情感。如在此文事例的交谈中,他说“怎么是这样?”实际表达了自己的烦躁与不解,此刻他应该在反思自己过去行为的细节,如考试时出问题了没有,平时复习用功了没有等等。我的应对是“一次考试考不好,并不能说明你没有实力”,他的反驳“那要是高考,问题就严重了”就是对我的推测不赞同,我的回答是从结果成败来安慰他,而他侧重在表达自己现在的烦闷的心情,这时他需要的是安慰,以梳理自己的思路。
    (3)倾听学生的思想。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教师不会满足于仅仅倾听学生的欲望和感情,还应善于倾听声音背后的某种思想和观念,并尽量认可他们的价值和意义,从学生的“要是高考,问题就严重了”就可以听出他的抱负,这是一个有目标、敢于奋斗的学生,应该加以肯定和鼓励。但是我说的话:“挫折对人的成长是一件宝贵的财富,可以给我们很多的启发,让我们在以后的生活中不再犯错。”只是一句很平凡的话,没有准确把握他的思想脉搏,自然就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如学生发现自己那些隐藏不露羞于见人的思想被老师倾听并认可时,他们就与老师建立了更深一步的关系,他们就会对自己充满了自信,真正意识到自己作为一个人而不是作为一个学生的尊严和价值。
    三、要善于分析,理解学生真正的心理状态
    我们通过入微的观察和认真的倾听,会了解问题的大致情况,但要想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准确解读学生的心理状态,还需要结合平时对学生的了解,依靠自己的经验,提出问题的多种可能或者假设,并综合分析
学生的信息,逐步给学生“确诊”,锁定问题的根源。这个结论应该经得起反驳,当发现一些新的情况是自己的结论无法解释的时候,就应该提出新的假设来解释新的现象,然后继续用事实验证和反驳这个新的假说,直到结论和事实吻合的时候。
    在与该生的谈话中,我从开始对他浅层理解,完全被动接受其情绪反映,到他流泪的时候,我才有了自己完整的分析,制定了下一步的谈话方向,这才收到一定的效果。
    再如有个学生屡次当堂顶撞老师,我叫她到办公室交谈时她还说“愈加之罪,何患无辞”。开始我觉得她的态度不端正,不尊重老师。但当她意识到自己说错了,立即就给老师道歉。我意识到自己的结论不准确,联想到她经常说一些不加考虑的话,就考虑可能是性格问题,与家庭教育有一定的关系。抛开这件事,我问了她在家庭和初中的一些情况才知道,她在家很任性,而且跟父母有隔阂,她在家几乎不与自己的父亲交谈。她片面的认为父亲很自私,从来不从她的角度考虑问题……这些都说明了她思考问题很偏激。通过谈话我让她意识到自己的问题,以及如何从一点一滴入手改变自己的考虑问题的方式。
    四、要善于引导,让学生暴露出自己的真正问题
    处于青少年期的学生,对一些问题只是凭主观感觉来判断,并没有准确的认识。这就需要老师来引导,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困惑,把自己杂乱的思绪梳理清楚,然后找到下一步的行动方向并指定出计划。
    例如学习立体几何时,有个学生跑过来焦急地说:“老师,我学不下去!”我笑着说:“什么原因呢?”他答:“这一段时间,作业老是做不完,而且出现很多的错误,心里挺烦的。”我先稳定住他的情绪。出现这种情况有很多的原因,到底是哪一种原因呢?我试探性地问到:“自己画图吗?”“画的不多,主要是看题目中的图。”“好,那你再仔细想一想,是时间不够,还是很多题没有思路?”他说:“主要是时间不够,都下课了,我还有很多没有做完,但是作业发下来后,很多题目我可以独立做出来。”“每一次的作业都是如此吗?”“个别作业做的很好,大部分都不好”“做作业的时候,你的情绪是很激动,还是很平常?”“每次做作业的时候,我怕做不完,就很快做,一遇到自己暂时没有思路的题目,我就很着急,经常这样算错数,个别题我要算几遍,有时算一遍一个答案,真是急死了。”
    通过简单的交谈,我知道了他的原因:一是学习立体几何的方法不对,这部分需要多画图,多琢磨图才能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他过分急于解题,忽视自己能力的培养;二是知识学习总体不错,但有漏洞,发展不平衡,这可以从作业时好时坏看出;三是答题时的心理状态没有调整好,答题时习惯性紧张,有一种莫名的担心。依我对他的了解,他审题往往出现问题,这可能和答题时的紧张心理有关;四是在答题技巧上,遇到自己算错的数应该冷静下来,仔细再计算或回去审查,而他是一遍一遍着急算,所以越算越急;五是他解决问题的方式比较单一,只是一味心理着急,没有仔细分析自己的情况,找到自己解题的真正问题,自然就不能对症下药了,这一点也可以从他来找老师的时间看出,立体几何学了大半才来,应该发现自己这一部分有问题,马上自己查找原因或请教老师。找到了问题的原因,解决的方法自然就有了。
    五、要注意巩固自己的谈话效果,根据实施的效果来评估自己的判断并随时修正
    正确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认清自己,师生共同商定解决方法,但这并不意味着一次谈话就能解决问题。老师及时记录与学生谈话的情况,注意观察学生的动态,了解新的情况,以便随时调整思路和措施。特别注意的是,当自己的措施没能取得成效的时候,不要太早放弃,要从多个角度仔细研究原因后再做结论。如上面那位同学,一周后,他的数学仍不见起色,我又咨询了一些情况。这时他才跟我说,现在他的学习方法都是同桌教他的。因为这一段学习不见起色,而同桌学的很好,他就向同桌请教学习方法,上次谈话时,因为爱面子才没有说出这一点。掌握这一信息,把他同桌的学习经验和他的情况作了对比,制定出适合他的学习策略。又过一周后,他的数学作业才有了起色。可见,要随时调整自己思路和策略。 
    教学是一项长期工作,育人更需要无限的耐心。希望我的这些心得可以抛砖引玉,给老师们的工作提供一些思路。

编辑:网校客服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鲁ICP备09061301号-1
联系地址: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东昌西路37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