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心理健康 >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策

2011年10月15日 00:00:00 访问量:1830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与对对策

一 、心理健康的概念及意义

    世界卫生组织宣言近年一再明确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躯体疾病、不体弱,而是一种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均臻良好的状态。”因此,中学生健康不仅仅是指生理、躯体方面的,而且应包括心理方面的。

  1、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各种环境中,都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2、心理健康的标准:(1)智力正常。智力正常是心理健康的最基本条件。只有智力正常的人,才能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工作,才能完整准确的认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人的智力发展水平可分为三个等级:超常(智商130以上),中常(智商100左右),低常(智商在70以下),前两个等级都属于智力正常。

  (2)明确的自我意识,并悦纳自己。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一个人的自我意识不仅包括对自己身体、智慧、品质和性格特征的全部思想情感和心理状态,而且也还包括对自身与外界关系的认识和体验。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能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性格、兴趣、情绪和动机,并据此来与调节自身的生活、学习与工作。无论考试成功或失败都能正确归因。对于班上的强者持虚心学习的态度,而不是嫉妒、攻击。而且具有较强的学习目的性和自我控制能力,正视挫折,表现出良好的一直品质。例如:一个中学生,对自己自知之明,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优点、缺点,既不自卑也不自负。不但对自己能公正客观的评价,而且对别人也能正确评价,并能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自己的学识、品德不断向高水平发展,我们就认为他有明确的自我意识。

  现实生活中,我们不但要有明确的自我意识,而且还要悦纳自己,不能把自己的缺点和弱点当成包袱总是挂在心上,以至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这样会使自己的精神被缺点和弱点所压倒,而使得自己的聪明才智无法发挥。实践证明:不能接纳自己的人总是担心自己被别人看不起,从而表现出自卑、自贱的心理状态,所以他们是很难成功的。每一个同学不但要有明确的自我意识,还要悦纳自己。

  (3)情绪稳定、乐观。情绪因素对于协调人与物、人与人的关系,具有很重要的心理作用。心理健康的人一定是以积极的、肯定的情绪体验为主导,并保持愉快、满意、开朗等情绪的。因为这种心理活动使人思维敏捷、记忆力增强、充满信心,对未来充满希望。而心理不健康的人总是处于消极悲观、闷闷不乐的精神状态中,而这种情绪体验会使人丧失信心、反应迟钝,对前途感到黯淡、渺茫。例如:某同学学习成绩一直很好,但小学五年级时,母亲不幸去世,从此,他为失去母亲而心情非常沉重,整日闷闷不乐,愁眉不展,长期的郁闷与痛苦,使他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成绩下降,最后没有考上理想的中学。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遇到不顺心的事,不愉快的体验会常常发生,但是如果我们能够经受住逆境和困难的考验,沉着应付、心胸开朗、情绪稳定,就能顺利的度过难关,到达胜利的彼岸。

  (4)人际关系和谐。人际关系是人们通过交往而建立起来的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关系,它贯穿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学生交往对象主要是教师、家长及同学。心理健康的同学在与不同对象交往中,能够扮演好不同的交往角色,把握好自己在学校、家庭及班级中的位置。例如:在学校,能够努力学习,尊师爱校,努力做个好学生;在家里,能够尊敬父母,尊敬长辈,争取做个好孩子;在班里,同学之间,团结互助,和睦相处,努力做个好朋友。

  在交往中,如果缺乏必要的、经常性的思想交流,时间久了,就会对他人产生陌生感,自己就会感到孤独、苦恼。因此,作为中学生,要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去与别人交往,并在交往中以诚恳、谦虚、宽厚的态度去对待每一个人,相信你会有一个很好的人际关系的。

  (5)心理行为符合青少年特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其心理行为模式不同,如果一个人的心理行为严重偏离其年龄特征,则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心理健康的人有以下特点:行为方式与年龄特点相一致。行为方式与社会角色相一致;反应强度与刺激强度相一致,对刺激能作出恰如其分的反应;行为一贯和统一;例如:青少年应该朝气蓬勃,活泼好动,生龙活虎,求知欲强。如果他表现为缺乏朝气,精于世故,或仍像孩童那样喜怒易变,思行无常,就说明他心理行为不完全符合年龄特点,就可以认为他的心理不完全健康。

  总之,心理健康的学生,智力、自我意识、情绪、人格等各项指标都保持在正常的范围内,如果在一个或几个方面明显表现出严重偏离常态,那么,就意味着他心理不健康。

  3、心理健康的意义:

  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重要保证。《黄帝内经》中指出:喜伤心、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这说明,心理因素与生理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医学也证明:心理障碍可以导致某些身体疾病。例如:人在气愤状态下,血压就会升高,长期的情绪紧张与压抑会导致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常见的失眠、头痛、头晕等症状都有心理方面的因素。现实生活也充分说明:一个朝气蓬勃、对生活充满信心、乐观向上的人,身体往往是健康的。相反,一个消极悲观、抑郁、焦虑、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人,则容易患病,加速衰老进程。

  心理健康可强化智力活动,促进智力发展。心理健康的人,一般在情绪上表现出:轻松、愉快、乐观,这种情绪不仅可以使人的记忆力增强,学习兴趣提高,而且也能活跃人的思维。特别是青少年是学习知识的最佳高峰期,如果长期处于良好的情绪之中,不但能精力充沛的去学习,取得良好的成绩,而且智力能够得到高度发展。例如:有一位中学生,由于某门主课考试不及格,而产生情感障碍,过度的焦急、惧怕,使他终日惶惶不安。起初表现在听课不能集中注意,思维活动跟不上老师的讲课,以后发展到无法学习,病休在家。消除不良情绪,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强化智力活动、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保障。

  心理健康是健全人格的基础和内容。心理健康的青少年在受到不良刺激后,能够很快的调整过来,一般不会产生自卑、冷漠、孤僻、自负、多疑等不良心理反应,不会形成人格上的缺陷。特别是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能够顺利度过青春发育期,能够正确地对待性意识的发展,为他们一生的健康发展奠定一个好的基础。例如:失足青少年中大多数人都没有健全的人格。由于他们得不到家庭、学校、社会应有的爱抚而形成个性缺陷。如:抗拒心理、报复心理、自负、孤僻等,在这些消极的状态下很容易违法或犯罪。

二 、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

1 、大量的调查表明,当前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令人担忧。

  总体来说,小学约为13%、初中15%、高中19%、大学25%的学生有心理和行为问题。且随年级升高呈递增趋势。

  中科院著名教授王极盛的一项心理调查统计显示:61%以上的学生承认自己情绪不良,55%以上的学生承认自己适应不良。患有情绪失调、适应不良的青少年百分比首次超过抑郁症和焦虑症,成为青少年心理不健康的主要表现。

  当代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尤为重要。高中阶段前与少年后期相接,后与青年中期相连,在身心发育和社会成熟方面成为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作为少年期结束和青年期开始的高中阶段,个体心理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动荡性、自主性、前瞻性、进取性、闭锁性和社会性等特点,他们思维敏锐,但片面性较大,容易偏激;他们热情,但容易冲动,有较大的波动性;他们的意志品质也在发展,但在克服困难中毅力还不够,往往把坚定与执拗、勇敢与蛮干、冒险混同起来,在行为举止上表现出明显的冲动性,是意外伤亡率最高的年龄阶段;在对社会、他人与自我之间的关系上,常易出现困惑、苦闷和焦虑,对家长、教师表现出较强的逆反心理和行为。在心理上正处于脱离父母的时期,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渥斯把它称为心理上的断乳期。另外,学生升入高中以后,所受的各种内外压力增大,这既可能成为学习动力,也可能造成心理障碍。

2 、 心理健康问题对学生发展的影响

A  直接导致多种心身疾病;

B  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业;

C  影响学生的情绪和意志;

D  造成性格缺陷;

E  影响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

二、学生心理问题增多的原因

1 、学生正处在心理、生理、人际关系都发生迅速变化时期,他们正面临着许多重大的人生课题,因此,他们的心理紧张度很高,心理困扰非常多。

2 、大多独生子女,父母溺爱,娇生惯养。

3 、离异、单亲家庭的增多。

4 、父母出外打工孩子留守。

5 、社会风气不良、社会环境的某些消极影响。

6 、学校的应试教育、学习竞争压力大。

7 、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差、耐挫折能力差。

8 、生理、心理卫生知识严重缺乏。

9 、认同危机。

10 、 心理素质脆弱。

编辑:网校客服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鲁ICP备09061301号-1
联系地址: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东昌西路37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