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反思——“神奇教师”王金战的道歉。
时下最红、最牛的中学教师是谁?王金战(电视讲座,节目嘉宾,书籍畅销,有“中国教育战神”、“中国最牛的老师”之誉:草根式起步的金牌教师)如何窜红?靠“教育叙事”(教研专有名词),(高考前的“前沿讲座”,山东味的普通话,宽高复读学校。)
王金战简历:历任山东沂水一中政教主任,青岛二中教导主任,山东临沂华盛实验学校校长等职。现任中国人民大学附中副校长兼网校校长,数学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北京市中青年骨干教师。2002年所辅导的学生参加全国数学奥林匹克竞赛12人获全国一等奖,占北京市的三分之一,并有两人进冬令营,一人进国家集训队。2003年所担任班主任的高三12班共55人,10人被耶鲁大学、杜克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东京大学、帝国理工大学全额奖学金录取,37人被清华北大录取(其中保送清华北大13人),班级被评为北京市先进班级。2007年,他出版的教育励志书《英才是怎样造就的》畅销百万册,一举夺得2007年教育类销售冠军。
王老师的神奇,靠的是“成绩”;王老师的道歉,可能是因为只注重成绩。他的心酸是教育者良心的表现,更是教育观念改变的深层反映。所以,我们做教师的(特别是班主任)都应该学习王金战,好好反思一下自己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那些与教育平等及教育人文化相悖的地方。每个学生对老师来说是六十分之一,但对于家长和学生本人来说是百分之百。班主任的态度、方法、导向等对每个学生(特别是那些问题学生)的思想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句话可能成就一个学生的未来,也可能葬送一个学生的前程。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行,又许诺做了班主任,就应该向王金战老师学习,尽快唤醒自己全部的教育良知。多多关注那些在一般人看来不怎么优秀的学生,爱那些别人不爱不喜欢的孩子。工作中要学会承受困难、误解、孤独、苦痛和挣扎,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美丽的教育神话。
2.木并中现象——皮格马利翁效应的运用。
江苏省南通市如东县的木并茶中学是一所偏僻的农村中学。05年参加高考901人,上线869人,重点716人,全省第一,一度有“全国教育看江苏,江苏教育看如东,如东教育看木并 茶”的说法。这所农村中学“以二流生源创一流佳绩”。他们的“诀窍”就是狠抓后进生,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平民拼中”对所谓的“精英教育”思想及教学模式发起了挑战。在那里,没有一个老师对学生放任自流,老师们人人都去爱那些别人不爱不喜欢的孩子。在那里,每个学生都是老师手心里的宝,没有其他学生的陪衬和学习的“看客”,老师是把学生当研究生来教的。高考结束后,校长往往先问班主任后十名的学生考得如何。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木并 茶的做法无疑为我们找到了一条解决目前问题的通衢大道。
我校生源状况决定了我们的学生均为二流和三流生,入学成绩比一中低40分。特别是占70%以上的普通班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是后进生,浑身是毛病。爱要惠众,我觉得作为一个班主任更应该关注这些后进生,爱这些别人不爱不喜欢的孩子。
美国总统杜鲁门当选后不久,有位客人前来拜访他的母亲。客人笑道:“有哈里这样的儿子,你一定感到十分自豪。”杜鲁门的母亲赞同地说:“是这样,不过,我还有一个儿子,也同样使我感到自豪,他现在正在地里挖土豆。”一个真正的总统的母亲都能够为自己的总统儿子与种土豆的儿子而自豪,我们为人师者为什么就不可以呢?我们能够自豪地承认优秀学生,为什么就不能自豪地认同其他孩子呢!难道只因为一个是“总统”,另一个是“挖土豆”的吗?善待所谓的差生吧,他也将会是我们身边出色的“儿子”呀!回头看看围绕在我们身边的孩子,若干年之后,优秀学生都各奔前程,远走他乡了,而留在我们身边的却是上学时我们所谓的差生。他们真诚地关心我们,见面时那充满热情的一声“老师好!”好让我们感动,也让我们觉得自惭形愧呀!深深地责怪自己,当初为什么就没有把这个孩子教好呢!当初如果再对他温暖些,也许他现在就会是另一种生活了,当初……太多的当初,冲击着自己的心灵。幸好,我们还有机会,从现在做起,善待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孩子,尤其是我们那些“挖土豆”的孩子,真诚地给予他们关爱。
抓后进生的方法之一是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皮翁效应)。指的是教师在心里对学生抱有的期待与形象会影响对这个学生的教育结果。是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借助著名作家、戏剧家萧伯纳的舞台剧《皮革马利翁》的主人公皮革马利翁而定义的一种心理学现象。
远古时候,塞浦路斯王子皮格马利翁喜爱雕塑。有一天,他忽然对自己雕塑的一位少女雕像爱慕不已,以致爱不释手赞不绝口,天天期盼那石刻的雕像能够真的活过来和自己厮守,终于,那尊雕像竟然真的活了。
((1968年,罗森塔尔和他的助手来到一所小学,他们从一至六年级中各选3个班,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发展测验”。然后,他们以赞美的口吻将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通知有关老师。8个月后,他们又来到这所学校进行复试,结果名单上的学生成绩有了显著进步,而且情感、性格更为开朗,求知欲望强,敢于发表意见,与教师关系也特别融洽。
实际上,这是心理学家进行的一次期望心理实验。他们提供的名单纯粹是随便抽取的。他们通过“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坚定教师对名单上学生的信心,虽然教师始终把这些名单藏在内心深处,但掩饰不住的热情仍然通过眼神、笑貌、音调滋润着这些学生的心田,实际上他们扮演了皮格马利翁的角色。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因此变得更加自信,奋发向上的激流在他们的血管中荡漾,于是他们在行动上就不知不觉地更加努力学习,结果就有了飞速的进步。这个令人赞叹不已的实验,后来被誉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
在以往的种种不正常因素驱动下,我们(不仅我们学校)往往对优秀生呵护有加,对差生或简单粗暴或不管不问。这两年,省教育厅规范办学,真正实现教育公平的时机已经成熟,所以全体老师都要从差生抓起,不抛弃,不放弃,把每个学生当成可塑之才来培养。因此,我们要寄予后进生更大的期望,在上课时给予更多的关注。班主任要关注每位学生,特别是那些“潜能生”、“学困生”,这些孩子更需要老师的爱的滋润。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关注,产生一种激励作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发挥作用,学习时加倍努力,一定会取得好成绩。
要积极倡导“尊重的教育”的理念,与后进生交流时,真心面对,充满期待,寄予厚望;要艺术地做后进生的思想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告之以法;如果学生内心对老师怀有“刻骨”的仇恨,那肯定是我们工作方法或批评的出发点不对,应该好好反思自我,而不要去埋怨学生。
05年我接的是普通班,前面有6个实验班,普通班学生成绩基本上是300名以后的。入学之初,我就跟几位任课老师商定,我们要践行真正的教育平等,从差生抓起。(04年在北京参加课改培训时强化了“教育平等”这一概念。)经过三年的不懈努力,2008年高考成绩优异,一本11人,二本以上19人,三本以上42人。复课生2009年又有20多人上军检线,作为一个普通班,两年共有40多人上二本。尽管我们得到的精神和物质的奖励微乎其微,但对得起自己的良知,对得起那些别人不爱不喜欢的孩子,我们没有留下任何教育遗憾。
3.多一把尺子——每个孩子被允许长得和别人不一样。
台湾一所学校校训的第一条是“每个孩子被允许长得和别人不一样”,
初见时感觉怪怪,天下原本就没有两个相同的孩子,即使是双胞胎!品味
后感觉精彩,每个孩子被允许长得和别人不一样,每一个“我”都是世界
上独一无二的。“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那为什么我
们要用成绩优劣这同一把尺子去衡量每一个不同的学生呢?“有大狗,
也有小狗。小狗不该因为大狗的存在而心慌意乱。所有的狗都应当叫,
就让它们各自用自己的声音叫好了。”(契诃夫)。赵薇,袁鸣,李
玉刚,王洪祥,黄渤等。
前几年,我们总是把成绩优秀的学生当成手心里的宝,把成绩差的学生看作影响全班成绩的丧门星,不去爱不去喜欢这些孩子,这是非常错误的。本学期,学校调整了办学思路,注重全体学生的学业规划,为每一个有特长的学生设计人生愿景。因此,我们一定要改变以往重文化课而轻文体等各种特长的思想。
2009年11月14日,王金战应邀来汴参加第二届中国卓越校长峰会。他在题为《教育思想与行为创新》的演讲中“炮轰”中国教育体制,称中国教育体制是逼着“牛”和“马”赛跑。
在演讲中,王金战把“好学生”、“差学生”形象地比喻为“马”和“牛”。“牛”和“马”赛跑,“牛”肯定输,但这个比赛的结果并不能说明“牛”的无能,而是安排这种比赛的人的无能。王金战说:“我们的一些教育者只看到‘马’的速度,却没有看到‘牛’的力量。”
王金战老师再次提醒大家,那些所谓的“差学生”能量是无限的。我们要善于发现这些长得和别人不一样的孩子的特长并随时鼓励。 (“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在学校的每一天,无论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5w激励措施),都设法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激发闪光点,培养高尚情操和理想情怀,激励他们奋力拼搏的斗志,改变其或自卑或懦弱或平淡的心理状态和生活状态,法国教育家卢梭曾经说过:“表扬学生微小的进步,要比嘲笑其显著的恶迹高明得多。”在欧美一些国家流传着一首很有哲理的《育儿歌》,对我们教育孩子很有启发,现抄录如下: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苛刻;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讥笑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羞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疚;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称赞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欣赏;公平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正直;支持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信任;赞同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爱;友爱中成长的孩子能感受到关怀。学习、思考、借鉴这些观点,非常利于我们对孩子的教育。要赞美每个长得和别人不一样的孩子,让他们跟优秀生一样沐浴阳光,滋润春雨。)
4。彬彬有礼——耐心平等地与后进生及家长交流。
彬彬有礼出自《论语》,有人说它是高尚美德中最美丽的花朵,我们在人际交往中应努力去追寻。很多后进生的家长此前也可能是某些老师爱不喜欢也不愿搭理不的家长,而你对他彬彬有礼,耐心又平等,他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会改变对老师的一贯看法,会密切配合老师教育孩子。
家长来访,热情迎接,真诚汇报,家校统一。
语言规范,衣着得体,仪态端庄,举止大方。
电话互通,慎喊家长,礼貌交流,齐抓共管。
多报优点,指出不足,标签效应,关乎成长。
迎来送往,彬彬有礼,观念平等,莫要霸道。
(不要让家长久等,尽量说普通话,说话语气要委婉,着装整整齐齐是对来访者的尊重,别随随便便喊家长,家长学生最讨厌的即此,别批评家长,家长面前千万别敲桌子砸板凳,家长面前与学生交流是一门艺术、难度不小,别随随便便给学生下结论)
5.君子不器——从“尽力而为” 到“全力以赴”。
君子不器源自《论语》,是说作为君子不应像器皿一样只有一种用途。魏书生老师曾说“当老师不当班主任,是亏了”,当教师就一定要争取机会当班主任,否则就享受不到“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全国政协常委、苏州市副市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教师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新教育实验”的发起人朱永新提出的。本人报告:享受教育生活 找寻迷失自我),只有当班主任才会有播洒爱心的更广阔平台,才有更多的机会去爱去喜欢更多的孩子。
想起一个寓言故事:一只腿部受伤的兔子被一只强壮的狐狸追赶最终成功逃脱,同伴问他逃脱的秘诀,兔子说:“对狐狸来说,我只不过是他口中的一顿美味而已,有没有无关紧要;可对我来说,那是我的生命,我当然会全力以赴。”看,这就是“尽力而为”和“全力以赴”的显著不同。
做班主任工作,特别是做后进生工作时,不是尽力而为,而应该全力以赴,别管有多少崎岖多少坎坷途,都不要喊冤叫苦。当然,年轻的班主任老师哪位没哭过?有时我们付出颇多而收效甚微,你对他千般好他视而不见,一点不如意他却耿耿于怀。别人不爱不喜欢这些孩子,有时你去爱了喜欢了他反倒不领情,就如那位刚刚离去的歌手唱得那样“我们的柔情他们永远不懂”。) 不懂就不懂,我们仍然以宽容的姿态全力以赴的去履行我们的职责,并且最终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
刘德华《天意》:谁在乎,我的心里有多苦;谁在意,我的明天去何处。这条路,究竟多少崎岖多少坎坷途。我和你,早已没有回头路。我的爱,藏不住,任凭世间无情的摆布。我不怕痛,不怕输,只怕是再多努力也无助。(联系来自网络的《中学教师的一天》之教师老吕)。当然,领导也会在各方面为班主任老师提供帮助的。
教育教学是咱们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全力以赴,沉浸其中,或浅斟漫酌,或快怀畅饮,并乐此不疲,享受其中。也许,班主任工作岗位的取得是你成功人生的第一笔投资;也许,这只是你人生投资中微不足道的一笔,但事实会证明,这将是一次最明智的投资,这将是一次回报率最高的投资。作为班级工作半壁江山的班主任,只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人文素养和管理水平,只要全身心地投入到班级工作中去并乐在其中,就会让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能,就会使学生的自信和学习成绩不断提高,从而也最终实现我们作为一名人民教师的人生价值:个人气度警拔,能力卓荦,人气飙升,声誉日嘉。
6.一路有你——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这一句教育经典出自台湾著名教育家高震东先生之口。这句话真正将教师神圣职业的内涵具体化了。疼爱自己的孩子仅仅是一种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动物本能,然而对学生之爱却出自教师的职责,这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严慈相济的无私之爱,这种爱才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但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信其道”。 李希贵也有点睛妙语,“教育其实很简单:一腔真爱,一份宽容,如此而已。”
没有爱心的人不适合当教师。只有做到内心充满无尽的爱,才能让那些别人不爱不喜欢的学生变成你眼中的鲜花朵朵,你才会不由自主地去激励他们。作为班主任,我们是人不是神,但我们是一批基础教育界的追梦人,职业赋予我们责任应该追求“神”的境界:警察可以在工作中“躲猫猫”致死囚犯,医生可以在值班时“偷菜”延误孩子治疗,范美忠可以在大难临头时一跑成名范跑跑,而我们在工作中必须全力以赴,不能有半点差池。
作为教师,也许是我们上辈子欠学生的,也许轮回里早已注定,今生就该还给他们(张学友《一路上有你》);我们的职业决定了我们爱自己孩子的同时,必须还得爱别人的孩子,还得爱别人不爱不喜欢的孩子,并且爱得无怨无悔,苦一点也愿意,痛一点也愿意。爱别人的孩子是神,我们不是神,但我们追求神化的最高境界,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愿我们三中的每位班主任老师都去关爱那些别人不爱不喜欢的孩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