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课题论文 > 试论做人与道德教育

试论做人与道德教育

2011年12月12日 00:00:00 访问量:1234

 人的本质就在于它的社会性、实践性,道德人格是个体人格的道德规定性,道德是适应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社会实践方式是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道德教育是培养人们道德品质和人格的重要途径,使个体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它是面对人的实践活动,是为人的道德教育,离开为人不可能有道德教育;为人必须有道德教育,离开道德教育,为人也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为人。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做人  道德  道德教育

一、人做人阐释

什么?古希腊哲学家说“认识你自己”,中国人的“人贵有自知之明”都反映了人类认识自身的迫切愿望。马克思第一次科学而深刻地揭示了:“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p18)人的本质就在于它的社会性、实践性,社会是由个体的人组成的,个体必须也只有生活于一定的现实社会(关系)中,才能实现其做人的根本(当然这并不排斥人的自然属性)。它分为人的类本质、群体本质和个体本质,它是实然与应然、一般与特殊、具体与抽象的统一。人是从事实践活动的主体,由于人的实践活动是在一定社会历史环境下进行的,所以人的主体性也是社会的、历史的,人是处于“一定历史条件和关系中的个人”,[2](p86)人的本质存在于人的社会联系之中,而社会是个有机联合体,所以在某种意义上社会的存在等同于人的存在。“在所有的东西中间,人最需要的东西乃是人。”3(p89)人对于人具有最高的价值,因为每个人的一切利益都是人类社会给予的,“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4(p82)个人离不开社会,社会不过是个人之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特别是个人与社会的利益关系,这是道德关系中带有根本性的问题人是万物的价值尺度,利己、善待自己增进了自己的利益,同时也增进了社会和他人的利益总量,害己、恶待自己减少了自己的利益,同时也减少了社会和他人的利益总量。这涉及到怎样做人的问题?

  做人之人格是一个人的行为所表现和形成的思想自我,是一个人的长期行为所表现和形成的稳定的、恒久的、整体的心理状态,标志人和主体是什么样的人和主体,人的人格虽然受先天遗传和后天生存环境的影响,但一般说来,它形成于个体自己的行为,是个体长期的、一系列行为造成的:“人从事什么,人就是什么。”5(p288)你若经常做坏事,你就是一个坏人(人格坏),你如果常常做好事,你就是一个好人(人格好),因此,人的人格形成于人的行为,同时,它又决定人的行为,并通过行为表现出来。道德人格是个体人格的道德规定性,是个体做人的尊严、价值和品格的总和。它的培育是一个人在自己内心深处进行吐故纳新的过。净化个体品德,形成优良的品质,是个体遵守道德的伦理行为积累,日常生活“我们必须努力用别人的眼光来看待自己的品质和行为,或者说像别人那样看待它们。6(p142)我们要做到换位思考,反求诸己,才能形成高尚人格。

“做一个现实的、社会的人”,“做一个合情合理的人,合乎做人规范的人”。个体还要努力“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的道德人,不断地提高自身境界从认识自己,到倾听自己涵养、孕育自己,贯穿于做人的整个过程,也是一个美好的人生历程

二、道德与道德教育分析

我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说:“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论语•述而认为“道”和“德”是个体道德修养的根本,是仁爱做人的基础。荀子将“道”和“德”合用为“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荀子•劝学》认为个体都按社会规范做人、做事,就达到了极高的道德境界。朱熹在《四书集注•学而篇》中把“德”注为“得”,认为德是个体按照道德规范行事而心有所得:“德者,得也。行道而有得于心者也。”在西方古希腊人所讲的“德性”,也“道德”,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是人类特有的社会现象,以善恶评价为形式,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个体在社会中存在发展的必要条件,是作为有理性社会存在物的精神需要,也是个体自我完善和全面发展的高层需要的本质在于它的社会历史性、特殊的规范性和主体性是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道德从广意上讲也含有道德感化或道德教育之意。

道德教育是一定社会或阶级为了把道德要求转化为人们的内在品质,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人们施加系统的道德影响活动过程,是使道德原则和规范转化成为个体道德意识,形成道德品质的重要环节,是道德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也是培养人们道德品质和人格的重要途径就象哲学家爱尔维修所说智慧、天才和美德是教育的产物。道德教育有利于个体提高道德认识,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它的目的是提高人的道德认识,陶冶道德情感,锻炼道德意志,培养道德观念,养成道德习惯,使个体形成良好道德品质。它具有同时性或兼进性,强烈的实践性,它的一般过程,从不同的视角,分为不同的方面,以人的自然成长分:一德育前凑,家庭养育;二德育重心,学校训育;三德育延伸,社会化育。从而使个体做一个道德公民。

三、道德教育是属人的,旨是教人做人

道德的沉沦,伦理的失范,精神的贫困灵魂的迷失,社会转型期的个体精神生活的空虚,现实生活中到处碰壁的沮丧遭遇,使得道德教育显得分外迫切,道德教育正是基于个体的生活需要而服务于个体的做人事。使个体进行“自我立法”。健全个体人格,构建个体精神支柱。

1.德教育是主体客体化,客体主体化的双向育人活动,它的本质是以人格的健全发展为本位,构建人的精神家园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对社会也具有特殊意义的精神价值。爱因斯坦在评价居里夫人时说过一句很深刻的话:“第一流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独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7p339道德教育的多重价值远远大于具体的才智,它能够给个体带来巨大的精神财富,促进个体思想进步,教育个体“内得于己”,“以善念存乎心中使身心互得其益;同时“外得于人”,“以善施之他人,使众人各得其益”。亚里士多德明确指出,人的德行主要是由教育和行为习惯形成的,他说:“德性非生于天性,但也不违反天性”,8(p291)同时,他还说:德性是“由于先做一个一个简单的行为,而后形成的,这和技艺的获得一样……由于实行公正,而变为公正的人,由于实行节制和勇敢而变为节制,勇敢的人。”9(p292)道德教育通过言教,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身教,以形感人,以行省人;榜样,以志激人,以境育人使其养成道德行为习惯,进一步深入个体内心,就象普罗泰戈拉所说教育如果不是深入到灵魂深处,就不能在灵魂中生根成长道德育根植于个体内心深处,从而使道德成为受教育者的内心需要。道德教育促进个体和社会发展,使个体实现人的完善和人生的完满,获得人生价值,实践个体自由全面发展。

2.道德教育是基于个体的生活需要,培养道德人的实践性主体活动。道在伦常日用之中,道德教育具有生活实践性,它作为一种实践精神,只能在社会实践中进行。道德需要道德的德化,不是在于人的身体,它根源于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它不仅能够为人提供一种相对确定的交往规范,而且它本身就能够激励和促进人的发展。个体生活中处处和他人交往,就要遵循一定的社会规范,才能形成社会的安定有序和谐的生活环境,道德教育就是基于个体生活需要而教育之,调节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使其和谐共生。古希腊时期许多思想家十分重视道德教育,德谟克利特指出:“用鼓励和说服的言语来造就一个人的道德,显然是比用法律和约束更能成功”。10(p80)充分肯定道德教育的重要地位。孔子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教育人民使其具有礼节,依道德规范生活、做事,天下就太平,人民心服口服而归顺之,经由道德教育,提高个体道德修养,内化个体道德,因为“改变自身也就改变自己的社会这一道德要求[11(p235)个体道德在实践生活中改变自己社会、内化社会道德,实现其作为社会成员的存在的内在规定性,达到自我涵育,自我锻炼,自我提高,自我道德教育之目的。因此人是一种能够自我实现的实践性动物,在自我实现中完善自我,实现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

道德教育是面对人的实践活动,道德教育是人的道德教育,离开人不可能有道德教育;人必须有道德教育,离开道德教育,人也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人。

四、做人离不开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是属人的,它教化个体为人,同样,做人离不开道德教育

1.人的发展进步需要道德教育。人是对象性存在物,做人是个动态的、融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自我便转化成关系人,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中,一方面确立了人在世界中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确立了人的存在和活动的基础。做人是复杂而丰富的人生问题,涉及到个体人生观、价值观,亦关系着个体的幸福,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甚至为什么要做道德人?我在道德上能够成为什么样的人?至善对我来说是可能的吗?……都是个体必须深思的问题,就象亚里士多德所说:“一个人的无知,在于对自己是什么人,在做什么,在对什么人或什么事物做什么的无知”[12(62)教育无知之人,使其回归道德思维生活,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通过不断的学习立志躬行自省等道德修养教育,才能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自省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行为及其所表现的品德是否合乎道德的自我检查,只有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内心,才能够这个世界上找到最基本的出发点,才能够善待他人。曾子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个体要做到“严以责己,宽以待人”。因此,一个有志于自身道德修养完善的人,必须对自己的道德发展现状有着清醒的认识,准备走一条曲折的路,经得起磨砺才能认识到实现道德发展的多次飞跃道德品质提高知识技能进步、自我完善、全面发展都离不开道德教育。

人具有社会属性,个体自然而然地与其周围生活环境发性这样或那样的关系,尤其是和他人之间形成这样或那样的社会关系,也是说“人类社会的所有成员,都处在一种需要互相帮助的状况之中,同时也面临相互之间的伤害。在出于热爱、感激、友谊和尊敬而相互提供了这种必要的帮助的地方,社会兴旺发达并令人愉快”。[13p105道德品质高尚的个体利于社会的发展,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同时也有利于自身的成长,道德教育促进个体的生活与发展,是个体生存发展的有力抓手。

2.人的本质属性离不开道德教育。人是认识和实践、社会和历史的主体,是社会的唯一有机构成要素,人性从内容上讲,包括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精神属性等。人需要道德(教育)正是人性的一种需要、一种表现。人的自然属性造成了道德的直接基础,它实质上是道德与人化或社会化了人的自然属性。“只有在人的社会属性中才能说明人在自然属性中如何区别于动物,才能找到人类如何由生物存在过渡到文化社会存在的中介。人的社会属性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关系中所形成的相互依存性、人际交往和伦理道德性等多种属性的总称。”[14p189因此,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个体需要道德教育,个体的精神属性更是道德教育的领地,它是个体追求高级生活的独特形式,因此道德(教育)是人性的需要,它是属人的社会需要。当人类的道德教育需要作为个体的道德教育需要表现出来的时候,个体之需要道德教育就直接与个体的生存、发展与完善的需要联系起来了。

五、道德教育最终目的是促进个体自我完善全面发展

“导之以德”培育道德人,促进个体精神情操的健康发展,就象马克思“道德的基础是人类精神的自律”。[15(p15)道德是属人的,它的产生、发展同人类的精神生活相关联。道德教育使个体他律自律自律和他律相统一(自由)的发展,逐渐成长为“社会人”,也即一个人从“自然人”到“社会人”,从他律的“道德人”到自律的“道德人”,再到“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的“道德人”,也即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说“整个历史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16(p174)实际上个体的本性不断得到改变和完善的人生旅程。道德教育伴随着个体的全部生活,促使个体规矩做人,认真做事,在平时生活中渐渐趋向文明与高尚,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志向,达到内心宁静与外在厚重的统一,人难于做到的美德伦理靠近由于美德也是个体利己的手段所以,阿尔奇•J.巴姆(Archie J.Bahm)说:“应该乃是一种迫使我们不得不选择的最为合算的利益。应该的根源就在于它是一种显然更大的利益。应该决无其他根源。对于应该根源可能有其他说明,但是,这种说明不论如何,都在某种程度上固有这样的见地:一个人应该做的,就是长久说来对他最有利的。”17p10因此道德教育培育个体的美德,利于个体的生活、发展,所以说“没有接受美德教育恰恰就是还不能对什么于自己是善的或是最善的作出正确判断的真正原因。”18p156通过道德教育使个体认识到美德之善的标准,从而确定什么是他所需要的,把美德作为利己目的的需要坚持“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从而做一个真正的人,使自己自由而全面地发展,享受道德人生。

参 考 文 献

 [1]马克思因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18

[2][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86,235

[3]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89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2

[5][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陈嘉映,王庆节.译,上海:三联出版社,1987:288

[6][13][英]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M].蒋自强,钦北愚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142,105

[7]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339

[8][9][10]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291,292,80

[12][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廖申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62

[14]魏英敏.新伦理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189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15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174

[17]Archie J Bahm: why be moral? Albuquerque World Books 1992:10

[18]麦金太尔.谁之正义?谁之合理性?[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6:156

 

编辑:网校客服
郑重声明:本站全部内容均由本单位发布,本单位拥有全部运营和管理权,任何非本单位用户禁止注册。本站为教育公益服务站点,禁止将本站内容用于一切商业用途;如有任何内容侵权问题请务必联系本站站长,我们基于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严格履行【通知—删除】义务。本单位一级域名因备案流程等原因,当前临时借用网校二级域名访问,使用此二级域名与本单位官网权属关系及运营管理权无关。山东聊城第三中学 特此声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ICP证 京ICP备1300262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2087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鲁ICP备09061301号-1
联系地址: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东昌西路37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