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校本培训 > 不应忽视“五年教龄现象”(图)

不应忽视“五年教龄现象”(图)

2014年06月14日 00:00:00 访问量:1314

 

  一些教师工作五六年后,思维与教学方法渐趋“凝固”,满足于已有的教学经验,习惯性地用“老套子”进行教学,教学水平再也不会明显提高,专业发展停滞不前,找不到前进的动力,很难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普遍存在的教学案例

  专业成长停滞现象在五年左右教龄的教师身上比较明显,人们通常把这种现象称为“五年教龄现象”。王老师是一位初中语文教师,已有十多年教龄,教学水平处在中上等。笔者根据多年的课堂观察资料,对王老师讲授鲁迅《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水平进行了纵向比较。

  一年教龄时,王老师初出茅庐,基本上按照准备好的教学内容照本宣科。这时他对课堂教学还缺少驾驭能力,提问不能击中要点,介绍鲁迅也没有抓住重点,慌张时甚至会把答题的学生晾在一旁。五年教龄时,王老师教学水平有所提高,教态自然,应对如流,善于调控课堂气氛。他善用猜谜的形式诱发学生思考,介绍作者时重点突出,还会穿插小故事,寓教于乐。十年教龄时,王老师在课堂上显得更加稳重老练,但其教学从形式到内容基本上是“五年教龄”时的复制,没有任何突破。王老师这时的教学已经成为年复一年的机械操作。这种停滞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只不过由于个体知识结构、能力类型、个人努力程度等方面的差异,每个人的停滞期有先有后,持续的时间有长有短。也有部分教师从此开始一直停滞不前,不再发展。

  一年教龄时,教师的教学水平比较容易提高,但大都是套用他人成功经验。“五年教龄现象”出现时,教师用尽了套用的经验,再想突破举步维艰。要想走出成长停滞期,就得注入新的增长点。但很多教师由于自身与环境因素的条件限制,难有新的突破,逐渐进入了一个专业成长的停滞期。这种停滞其实也是相对的,长江后浪推前浪,当更多勇于进取的年轻教师奋起直追之时,这部分教师可能会过早地落伍和倒退,这对其自身专业成长与教育事业来说,缺憾都是显而易见的。

  教师为何进入成长停滞期

  影响教师专业成长的原因错综复杂,本文试图从教师自身因素与学校因素两方面进行分析。

  自身因素包括进取心衰退、思维定式等原因。一年教龄时,新教师像刚出笼的小鸟,憧憬着美好未来。为了立于不败之地,新教师会竭尽全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但“五年教龄现象”出现时,一些教师面对学生仿佛面对流水线上的产品,对日常教学工作感到机械而惆怅,职业倦怠感由然而生。一些教学质量较好的教师,沾沾自喜,固步自封;而一些教学质量欠佳的教师,或埋怨学生、自暴自弃,或知难而退、得过且过。

  思维与心理定式也是教师成长的障碍。一年教龄时,教师没有多少教学经验,犹如白纸一张,容易涂上各种颜色,因此也注重虚心学习他人的教学经验。“五年教龄现象”出现时,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也开始按惯例操作。这时一些教师不愿意抛弃苦心积累的经验,觉得“吃老本”省力又省时,不再积极吸收新的思想与方法。

  学校文化因素对教师成长也有很大的影响。一年教龄的新教师初出茅庐,被学校理所当然地定位为学习者。学校会为新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各种机会,比如,培训、竞赛、研讨会、观摩课等都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工作五六年之后,教师逐渐被定位为教学成熟者。学校负责人对这部分教师的能力与水平的评价也变得较为僵化,不再给予他们更多的培训机会,学校的这种定位也因此让一些教师失去了深造与改进提高的机会。

  很多时候,这个年龄段的教师已成为学校的骨干。学校不太愿意开辟“试验田”,让其冒险。比如,某校一位中学语文教师,想试验“自主合作背书”的方法,促进学生古文学习。他想让学生在校园内自主朗读《醉翁亭记》,然后分组合作讨论,并互相监督进行背诵练习。但对于这种尝试校长很担心:“学生在校园走来走去,变得散漫怎么办?教学效果不好怎么办?”这种情况下,教师当然只能原地踏步了。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李健    文章审核:李健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站长 | 管理登录 | 
    鲁ICP备09061301 © 2009-2013 山东省聊城第三中学 版权所有
    举报电话:063****8690 举报邮箱:sdl****@126.com
    聊城三中纪委 监督电话:8218535 8218690 监督邮箱:lcszj****@163.com
    编辑:网校客服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鲁ICP备09061301号-1
    联系地址: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东昌西路37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