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25班 丁浩然 指导老师:孟凡浩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一封家书,寥寥几字,却道出了中国五千年蕴藏的精神文化,道出了安身立命的高尚道德——谦让,就像一坛埋在芳土下的女儿红,闻名而醇香,留余千年。
纵观古今,孔融七岁便知给长辈让梨,一个稚年时的孩童就深知谦让,更真切地展现出中国源远流长的底蕴;徐悲鸿经农民指点改画,一个震惊中外的画家,放下身段,无关自卑,无关糟粕,只为一种修养,一种谦虚,让中华传统美德流淌在每个指尖。
梅之所以赢得“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赞叹,是因为它对于冰雪的谦让;荷之所以赢得“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它对于污泥的谦让;竹之所以赢得“千磨万击还坚韧”的美誉,是因为对于陡崖的谦让。谦让不是一叶扁舟,随波逐流;谦让不是一叶浮萍,飘摇不定,而是一种力量,牵动着中华五千年斑驳历程;而是一根纽带,维系着中华传统的活力与绚丽。
当然,谦让只是中华千年来的一滴露水,在淳朴的情韵间飘散,散进每个中华儿女的心田,融进中华民族世代传承的精神里,汇成一股清泉让美好与憧憬滋养在每个心田,像在清晨第一缕春光下向上攀爬的藤蔓,绿意盎然,滋育着中华大地的生机,渲染了中华大地的美丽。
范仲淹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李白有“安能低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狂放;孟子有“生,我所欲也;义,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的气概。这些,都是传统,是美德,亦是荏苒时光在中华土地上迹留的永恒沧桑,经过风雨的洗礼,酿成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世代相传。
中国,她是一位母亲,用朴实的情愫哺育着数亿的生命,默默诠释了伟大和无私;他更是一位史者,记载着上下五千年的雄伟历史,任时光的白驹在她的肌肤上踏出斑驳。
中华文明,像是星辰,它的光芒熠熠生辉;中华传统,像是明月,它的姿影无懈可击;中华美德像是太阳,它的炽热无与伦比,缺一不可,都汇成了如今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