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友好往来 > 初到美国,欢迎会

初到美国,欢迎会

2014年04月16日 00:00:00 访问量:2950

经过一系列精心的准备,从北京国际机场出发,经过13个小时的飞行,飞过北极,飞越大洋,于124(纽约时间)下午1430降落在纽约肯尼迪机场后,下了飞机,我就觉得置身另一个世界,除了我们团队,还有一部分中国人外,周围大多是各式样的老外:有白人、有梳着满头小辫的黑人......排队等待安检,耳朵内也充满英语,有交谈但不是高谈阔论。我排队等安检时,安检官出来对我说:“You are the last one.”我竟也明白一些意思,后来有一位美国男士在我后面排队,我都用英语加肢体语言表达出我是最后一个,请他去别处排队,别耽误时间。换来他的“Thank you”,由此我对自己的英语有了一点信心。安检时官对我也不是很苛刻,问我:“busyness?”答曰:“yes.” “带了些什么food?”我回答“tea,OK。”放行,然后取行李,出站口,等候。然后就见到了前来接我们的Newtown中学校长Pao(心里私下叫炮,大炮的炮)和Tim以及王小菲老师。亲切握手,寒暄。因为一个学生飞机上填的单子丢了的问题,我们在机场耽误2个小时后,才坐上了Newtown中学的校车,前往Newtown high school.

  这里的一切对我来说都是陌生的:梳着马尾辫的校车男司机、路上行走的美国人、两旁的树木……引起我关注的是校车司机先生的脑袋,在不停地左看右看,和我们国内司机开车明显不同,我们国内司机开车主要是向前看,后来了解到这里开车的规则和国内有所不同的。我坐在校车上,向窗外望去,离纽约越来越远,右手边有一座大的建筑群,分析可能是刚离开的纽约或是曼哈顿,只看见不断有飞机在其上空飞来飞往,由此可见城市的繁华。车子渐行渐远,我欣赏着沿途的风景:路过一座桥,河流、两旁的树林,天已经黑了,在远处的山上有稀稀疏疏的灯光,那可能是住着的美国家庭,由于每家离得较远所以看不到华灯溢彩的情形了,这样反而显得非常的宁静和安谧。两个小时后,等我们到达Newtown hign school时已经是漆黑的晚上了。

  在学校一个小会议室里,学校对我们的到来做了简短的欢迎致辞,然后找自己的名字和各自的hostfamily接头。我一直在想:我会在一个什么样的家庭度过美国的一周呢?在我左寻右找时就听小宋喊我名字,出乎我意料之外的是:我的host family是一个中国家庭,女主人陈岚,上海人,普通话比我还好,陈姐看上去是那种我所理解的知性女人,她温柔地问我饿不饿,要不要吃点点心?我先说不用了,后来一想这可能就是美国人的晚餐了,就吃了一点水果。后来陈岚姐又帮着收拾剩下的点心,然后放到车上带回家,我才知道这些点心可能就是host familys 给准备好的,家里学校很近,十分钟就到了家里。

 

欢迎仪式(第一排坐着的穿红衣的短发姐姐就是我的接待家庭)

 

陈岚姐把车直接开进车库,车库里还有一辆更大的车,那是她先生的,下雪大的时候一般就开她先生的车。陈姐帮我把行李搬下来后,换上拖鞋,上几阶台阶就进入屋里,房子挺大,也很新,宽敞干净,客厅有童话传说中的壁炉及圣诞袜,使我不禁想起了白雪公主(我本就是一个童心未泯的人)。经陈姐介绍知道,陈姐的老公也是中国人,前两天因为父亲身体有恙,刚回上海探望,年后回来,他们有一个漂亮的女儿正在上高三,今天一早孩子就去纽约参加辩论比赛去了,得很晚回来。和大多数中国家庭一样,陈姐家的客厅及其他房间里挂的照片全是她女儿的,有小时的、大点的、及近期的,照片中无一例外的是笑容灿烂甜美。然后陈姐领着我参观了每个房间,然后把我领进给我准备好的房间,床铺已经铺好,很干净,陈姐说都是新的。陈姐怕我一床羽绒被夜里睡觉冷,又给我拿来一床毛毯。(后来我发现不用也不冷)。然后陈姐忙着给我做晚餐,我说不用了,我刚才已经吃过了。但陈姐还是做了三个菜,考了一个三文鱼,吃的米饭,这是我来美国吃的第一顿西餐,在陈姐热情相让下,我吃得很饱,饭后我抢着刷了碗筷。然后聊了一会,等到晚10:30后陈姐让我上楼休息,今天就结束了,洗刷完毕,我收拾干净,和陈姐道了声晚安,走进自己的卧室,打开百叶窗,透过窗外,看着对面的小房子,做梦一样。这里的乡间小夜很宁静,这就是我在美国的第一夜了,新奇而陌生,想着明天别起晚了,于是我钻进被窝,进入梦乡。

 

 

 

这是我的host family的家及家里的主人

mall里购物 2月24(美国日期周六)

------host family的第一天

可能是倒时差的原因吧,第二天凌晨4点多的时候我就醒了,再也睡不着,从窗户向外看去,外面已经下了一层小雪,等到6点,我悄悄起来洗刷完毕,想出去看看。打开车库的门出来,空气真好,加上一下雪,更加的清新干净,我仿佛就置身于一片银白的世界。有故事中的漂亮房子,有树林,也有鸟叫,我试图从树林中寻找同事们曾经提到的梅花鹿、小松鼠,可是没有,倒是看到雪地上有许多小脚印(后来陈姐说就是它们留下的)。除了依稀鸟的低鸣,这里真的很安静,梦一样的。于是我拿起铁锹铲起雪来。后来陈姐也起来了,让我换上雪地靴,带上圣诞帽,一起铲雪,天气虽然很冷,但我热情不减。在铲雪过程中,陈姐告诉我,她女儿一大早就又和另一个家庭坐车去纽约参加辩论赛了,今天晚上才能见到了。她女儿名叫陈芙妮,英文Tiffany

 

 

早饭是中国小笼包,肉馅,中式的,和国内差不多,陈姐说是从中式商店买的,我觉得味道不错。陈姐说,美国商店九点多才开门,今天购物吧,听她说的最多的一个词就是“mall”,就是我们的购物商场。

早餐后,从家里出发,坐在车上,陈姐给我介绍沿途小镇名称,有教堂,有警察办公室(很矮小的平房),还有前年美国发生的枪击事件的那个小学,现在还封锁着,正在重建,地上的雪并不深,但因为天冷并不曾化,因为晶莹剔透,洁白无暇,所以纵使太阳没出来,光线也觉得有点刺眼。让我太喜欢的是空气的清新,天空的湛蓝,尤其是白白的云朵在蓝天下漂浮,仿佛离我们很近,就像是浮在不远处的树梢上,房顶上,太让人惊喜了!后来太阳也出来了,光线就格外刺眼夺目。

 

我们到了商场,来回走动的是外国人,而这些人很有礼貌,有序,懂得相互谦让,万一挡道,会及时让开,同时说:“I’m sorry.,没有大声喧哗,更没有扩音器。我们先去了苹果店,我给宝贝女儿买了个ipaid mini,在美国买东西是要缴税的,税率6.35%。后来陈姐告诉我,只有食品不交税。又逛了一些衣服店,体育用品店,我发现美国人的消费并不是太高,衣服一般百十美元,甚至也有十几美元或几元的,大多数衣服都写着“made in China”。我的同事因为上纽约买的帽子,及陈姐后来给我的围巾上也是印着“made in China”。

 

从商场出来,陈姐领我进了一家西餐馆,陈姐问我吃鱼还是吃鸡,当我选择鱼时,陈姐说:“昨天是我做的三文鱼,尝尝餐厅做的地道的三文鱼吧”,后来又帮我点了一份土豆泥,一杯咖啡,我要了杯白水。陈姐说:“你不要冰的话要告诉服务员”,当时没明白什么意思,等服务员上来后才真是加冰的白水,好凉啊。后来我发现美国的水都是加冰喝的,即使在严寒的冬天,家家也是备有冰块的。埋单时是要给服务员小费的,一块刷卡,在美国刷卡是不需要密码的。陈姐说,她基本是不带钱的,她有各商场的会员卡,有一些还能打折的。我觉得土豆泥还是不错的,而三文鱼和陈姐做的味道差不多,只是多了一些我分不清的白色的奶酪还是色拉酱的东西,上咖啡的同时给了一小袋一小袋的调料,陈姐告诉我有各种糖,选一袋打开放在咖啡里就可以了。另一个餐桌上坐在我右边的是一对老年夫妇,左边是一家四口,一对夫妇加两个小孩。环境还是不错的。

从餐厅出来,又去了一家小点的商场,东西还是别国制造得多,衣服都换成薄的了,换季的快。也在减价,50%30%的降价,我们所说的打8折和美国的8折不一样,我们是十元花8元买东西,便宜2元,而美国是10元钱花2元买,便宜8元,正好反着的。逛了一会儿,就回家了。可能是倒时差加上醒得早原因吧,就困,上楼一下子就睡着了,而且睡得特别沉,等陈姐敲门叫我吃晚饭时,天已经很黑了,我恍惚间竟不知在哪?是早晨还是晚上。

陈姐炒了虾仁,菜花,美国的虾仁比国内的大许多,熬的八宝粥很稠的,可以当饭吃了。陈芙妮还没从纽约回来,晚上我和陈姐一块看了会电视,聊了一会,然后10点半去学校接她女儿陈芙妮回来。我见到了照片中的漂亮的小姑娘。她看上去很文静,英语发音很好听,妈妈说汉语她用英语回答,我听得比较多的是耶、NO,今天我知道了美国家庭暖气都是自己烧,有用壁炉的,有用天然气的,也有用油的。陈姐家用油,陈姐说用气便宜,但曾有一家发生过爆炸,她害怕不安全所以用油烧,虽然天气寒冷,但家里和学校是很暖和的,不过燃油费每月要花1000美元左右的。美国每家都挖了脏水池,和饮用水分得很开,每月打电话让人来抽一次,家里的垃圾分类后也是打电话每周让人来收,很注意环保的。

晚上睡觉前我用微信和家里联系了一下,今天在新奇中度过去了。

参观巧克力展,游水族馆

                        --- host family的第二天

因为今天都不上班,陈芙妮也不上学,所以今天不用早起,陈姐让我睡懒觉,可不知是因为时差还是兴奋,我还是早4点多就醒,和家里微信联系后,就再也睡不着,听见楼下有声音就下去了。今天煎蛋,豆沙包,牛奶。蛋黄呈液态,用刀叉还吃不到嘴里呢。陈芙妮还没起,陈姐带我去参观巧克力世界展,在水族馆举行。

每次一上车出门,就见陈姐打开导航仪。后来也看别的美国人也是,不像我们对自己住的城市很熟悉,识路。只有去远处才用导航仪。开了一个小时吧,在这一个小时里就见陈姐每到一个路口,也像校车司机一样,左看右看,不时地伸出左手,我想美国开车要视力好才行,得看得见车内的手势并且要遵照规则行事,记得路过一个路口,陈姐说这儿堵车很厉害,我一看哪有堵车啊?只不过老远一辆车老远一辆车经过而已,可我们的车就在那儿等了好长一会,等看到远处没车了才把车转头上路,陈姐介绍说如果你不等来往的车全部过去,你就是犯错了,因为来往的车的车速很快,你很容易被撞上,责任全在你,后来陈姐说56年前回国内一次,吓得她不会开车了,人们不管不顾,多危险啊。我听了一笑置之,那是我们的中国式过马路,要是在国内像这样开车,就别想挪动一步了。到了那里之后,停车有序,当看到有人在等车位时,就另外寻找车位,没有乱停路边的。我们转了一圈没发现停车地方于是开进停车场,一直从一楼转到四楼,有残疾人车位即使空着也没人乱停。等我们到水族馆已经有很多人了,有三个售票台,人们自觉排队买票,没有国内那样只设一个进口,大家买票就可以进了。到那有各种巧克力,你可以品尝,他们很热情,陈姐一边给我介绍,一边让我品尝。吃了很多味的:咸的、甜的、苦的、奶味的,夹心的......我本来不大吃巧克力,但想既然大老远的来美国了,就一定要尝尝原滋原味的美国巧克力,所以就尝了一部分。其中我最喜欢陈姐买的草莓、香蕉蘸着刚磨出的液体巧克力吃,甜美清新,口感独特,又有一些小咸菜展示出售,我品尝了一下腌小黄瓜,觉得还不如我自己腌制的好吃。陈姐觉得不错,买了一些小黄瓜。美国的黄瓜粗,不如国内的好吃。然后我们就去了水族馆。和国内的水族馆一样,有鲨鱼等,也有植物类,只不过规模小,中间观看了一段海狮表演,没青岛极地海洋世界好看。只不过有一个水池里可以摸鱼,鱼也让人去摸它,我摸了摸,很光滑。从水族馆出来,我们又去了一个商场,陈姐说这里的东西主要是买的量大,便宜,我说就是国内的批发市场吧。进去就见人人推着购物车。超市很热闹,有各种各样的推销,我在陈姐的引领下品尝了各种西餐,各色点心,各种风味形状的意大利面.....然后陈姐又请我喝了一种很好喝的咖啡,在这个超市里有各种食品、用品,我在陈姐的帮助下买了一些深海鱼油、维生素糖果、巧克力等等。我对比的物价,肉类和国内价格相当,但菜类比国内贵,美国超市卖的基本都是半成品,比如三文鱼,已经做成一块块的鱼肉,有些蔬菜已经混在一块,回家就可直接吃,我想美国人做饭基本上不用花时间,把买的半成品放在烤箱里一考,生菜一拌就可以吃,很方便,而家家的炉灶,烤箱、光波炉都是很全的。做西餐真是太容易了,我们买了一包水及一些意大利面和现做的蛋糕。这里我品尝的西餐最多,也最生活平民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在美国买菜不像我们出门就有菜市场那么方便,他们一般一周出来采购一次,菜也不是那么新鲜水灵,家家冰箱都塞得满满的。

 出了超市的门,就有点下雪,我们抓紧回家,休息一会儿,她们娘俩帮我一起设置昨天买的ipaid 。晚上吃过晚饭,有一个也是中国人的邻居领着他的儿子来练琵琶,需要陈芙妮弹钢琴伴奏,孩子在练,那个爸爸就和陈姐聊天,用的是汉语,我能听懂,也交流了一些学校教育的不同。美国从小学到高中也是12年,只不过高中都是4年,小学有5年的,那初中就3年,若小学6年,初中就2年,他们描述全是几年级,比如陈芙妮不能说高三,而是11年级,我又向他们介绍了国内的发展很快,变化很大。孩子们练了有一个小时吧,他们就走了。陈芙妮晚上做作业,我洗洗就上房间,和家人联系,告诉女儿,“妈妈明天上学去了”,然后就睡觉了。这里的人每天洗澡,衣服一两天一换。

后来周四下午,陈姐又一次带我外出购物。

 

 

 

巧克力展、水族馆

感谢您陈姐,是您给了我姐姐般的温暖

在这里,我特别感谢接待我的家庭---陈姐,是她在这一周多的时间里给了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是陈姐每天开车带我买东西、逛街,是她每天早早起来给我做早餐、送我去学校、下午接我回来,晚上变着花样地做饭给我们吃。是陈姐不厌其烦地给我介绍美国的风土人情。记得我们俩曾经很深入地谈到过一个问题--感恩,我要感谢陈姐,使我身在异国他乡却没有独在异乡为异客的孤独感,使我快乐地度过了在美国的每一天。在临来前一天晚上,陈姐拿出她给我准备的礼物,我大为感动,其中有一本相册是陈姐为我量身制作的,是陈姐做了几个主题,把我从来美国的第一天到欢送晚会结束的最后,把每一天都拍成照片,洗出来后剪成各种图案,集结成一本精美的相册。相册里的每一张纸、每一个小装饰、每一句话,每一个主题无不是陈姐用心组织好,然后一点一点的贴上去的,这让我特别感动,特别地喜欢。

记得,不少美国人都问过我一个同样的问题:“喜欢New town 吗?喜欢这里的什么?”记得我的回答“我喜欢,我喜欢这里的蓝天白云,喜欢美国人的热情友好……”。我特别感谢我的接待家庭,谢谢陈姐……

编辑:网校客服
上一篇:一点体会(对外交流)
下一篇:纽约之行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联系地址: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东昌西路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