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一
问题1:美国人的汉语程度如何?
美国人的汉语程度并不是很好。我在纽顿高中交流时遇见过一些会说中文的学生,他们大多数也只是会说诸如“谢谢”,“你好”,“早上好”一类的简单日常交际汉语,也有的学生会认读拼音。像接待我的Austin的弟弟Anthony 就在他的学校里学习汉语拼音。
问题2:美国人对待汉语的态度如何?
并不是所有的美国人都喜欢汉语或讨厌汉语的。Austin 及他的家人便喜欢汉语。当Austin在中国时,他会很好奇的询问像盘子,筷子,碗,手机的中文表达方法。当我在美国教他们说中文时,他们同样很兴奋,对中文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Austin和他的妹妹Elyse曾在美国跟我一起学中文,兴高采烈地学了将近一个小时呢!我想,这也许与Adamcheck 一家好学的性格有关吧。
问题3:美国人如何看待中国的传统文化?
Adamcheck一家喜欢中国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我曾拍摄他们家的客厅,餐厅,厨房以及其他角落。当我回家与家人一起欣赏照片时,爸爸兴奋的对我说,他们的客厅铺的是中国藏毯;木橱,桌子,椅子也有中国木艺的味道。Austin的房间内的门把手上也悬挂了一只大大的红色中国结,吉祥喜庆!!而且Austin也很兴奋地与我一同参加了我们交流生们举行的“春节联欢会”
问题4:美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人的?
大部分美国人对待中国人都很热情,并没有因为国家与文化的不同而产生误解或矛盾,而且在美国处处可以看到中国的影子!影子见于:纽约报纸,纽顿报纸……(几乎全是关于春节的)同样,Adamcheck 一家对待我也很友好很热情。每天“How are you”不断,而且他们也很关心我,在哪里,如同家一般温暖,温馨,和睦。
模块二
问题5:中西礼仪文化差异是怎样的?
对比中国与美国的礼仪,中国人的确差了一大截。当我在美国时,我发现几乎所有的美国人都是那么客气,不只只是对待我们外国来宾。这似乎并不是装出来的,因为这样的客气在美国每一个角落都能听得到。
在美国我几乎每天都能听到很多遍的“谢谢”,“你好”,“没关系”,“对不起”,不分男女,老少,等地。深有感触的是当我在商场或者商店购物交钱时,售货员都会问我或Austin:今天过得怎么样?这句温暖的问候拉近了,感觉甚是温暖。如果我与Austin一同购物,我会发现Austin会和售货员拉上几句,好像朋友一般。交钱时,售货员都会说一句谢谢,嘱咐几句,嘱咐几句,习惯美国礼仪Austin的也会回祝一句,很温暖,没有任何地位职位的观念。这种现象在中国很少见。
美国人开车时也能体现这样的礼仪,这在我坐在Austin或他家人亦或是其他家庭的汽车上时,都深有体会。
美国人们都很遵守交通规则。即使在只有STOP牌,没有红绿灯的纽顿镇郊区,也不会有人无视STOP牌,然后横冲直撞。纽顿镇郊区没有监控探头,但每个人仍旧会在每个STOP牌附近停车,左看右看,直到确认没有危险后等一两秒才肯通行。
当夜晚两车相会(会车)时,双方都会自觉关掉远光灯;不管白天黑夜,当两车相遇时,双方会互相礼让,甚至走不动车。当遭遇堵车时,接待我的Austin也从来都不着急,不会抱怨不会咒骂,只是想前面的车打一打手势,或者干脆就等着。而在中国,路怒症……好像很常见……而且像远光灯问题,过马路“难”的问题,逃避监控超速行驶的问题,闯红灯问题,行车礼仪问题……
我肯定是在说中国在这些方面差很多,但我绝对不是在说中国以后就做不到,想崇洋媚外啦?!什么什么的,NONONO! 我相信,成就更高的文明素养,只是时间的问题。
模块三
问题6:谈谈中国与美国的浪费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现在正积极宣传廉俭,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举措,其实我在美国经历这将近10天的生活里,美国的廉俭同样给我造成了相当大的感染。的确,习大大的确干了许多好事呢!!
白天,纽约时报广场上,无数电子显示屏正消耗着令人“叹为观止”的电能,浪费毋庸置疑,但作为“世界的十字路口”,这么做也可以理解。但是请注意时报广场是纽约市内唯一在规划法令内、要求业主必须悬挂亮眼宣传版的地区!
夜晚的纽约时报广场我就见不到了,但据Austin说,当夜幕降临时,时代广场将会变得十分冷清。而且当我们一行人“迎着夕阳”回纽顿镇的时候,我发现纽约的楼房内,不论是超市还是书店,亦或是药店理发店办公楼,都在使用尽可能少而且柔和的灯光(估计是卤素灯泡,也可能猜错了),虽然昏黄但显得城市非常静谧。高楼林立的城市里,街道路灯却并不太亮,也就是达到走在街上只能看清脚下的路而不能干其他任何事的效果,的确,很有夜的感觉。即使是政府大楼或是很气派的大厦内,灯光依旧很省电。
而在中国,不大的城市里,灯火通明,汽车行驶在道路上根本就不需要使用汽车大灯,在这样的灯光下,完全可以用来看小说!办公楼内使用的通常是莹白色灯棍,“偌大”的灯盒里一下子就是四五根,而且隔一两米就得有一套。莹白色的灯光把超市,办公楼照得如同白昼,更有甚者,24hours!
对于食品盒的使用,我认为中国要比美国做得好。在美国,几乎所有食品都是用各种各样的盒子包装起来的。我曾买了一只音箱与一副耳机,产品不大,却裹上了一层又一层的纸盒,实在是没必要,也许,这也是另外一种形象主义吧!
问题7:谈谈中国与美国的空气污染问题?
如果说中国与美国空气质量相比哪国的更高,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美国,不是崇洋媚外,这是事实。在我家房顶(20层)向远处眺望,可以看到远处的建筑物不仅仅形状变小,更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让人忍不住掏出眼镜布。而且当飞机在中国上空飞行时,飞机高度不到1万米,窗外就已经是白茫茫一片了。而在美国,2万米高空可以看到蓝色的天空中混着几片乳白色云彩,1万米高空时,甚至就可以看到结了冰的湖面!
当我在牛顿镇生活时,天上的星星多到难以用阿拉伯数字计算,星座清晰可辨,这样的情况占4/7,记得春节联欢那天,我实在忍不住内心的激动,用相机冲着天空拍了几张照片(16s曝光)
模块四
问题8:中式教学与美式教学的区别是什么?
说到这个问题,我真的更喜欢中式的学校。但说实话,中式的学校的确在空间上铺张浪费,不过这也没有什么,因为我真么不怎么喜欢美式的学校!办公楼一般,空间狭小,与外界隔绝……当然,美国教室设施的发达是毋庸置疑的,而且美式生动活泼人性化的教育亦是强于中式死板僵硬的教育的(我可没批判高考哈!)。
但没办法,中国人多,拥挤的教室也是按国情来的!但是,对于美式教育中的优点,我们还是要多多借鉴的。
模块五
以上便是我报告的全部内容,总之一句话:相互学习,相互借鉴。而且我相信,中国总有一天可以做到环境的提高,教学的提高,等等,并可以“超英赶美”。
而且也希望中美双方永远是朋友,友谊地久天长!!
2014/2/8报告 2014/3/13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