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女儿并没有陷入“早恋”,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不应该对她进行“爱情教育”。我把爱情教育作为人格教育的一部分,因为爱情是一个人美好精神的组成部分,是美好人格的要素。而且,今天的孩子就是明天的妻子或丈夫、母亲或父亲,他们应该懂得爱,并知道怎样去爱。对今天的孩子来说,爱情教育是充满人性的教育所不可缺少的内容。
不必回避爱情的话题
“早恋”(这个说法不甚科学,但约定俗成,我姑且也暂时用这个术语)是一个让许多家长很头疼的问题。我觉得要处理好孩子的早恋问题,前提是科学理智地看待青春期孩子的朦胧情感。我一直认为,少男少女对异性产生好感,是很自然的。我们要尊重孩子的精神世界,要了解他们身心变化,尤其重要的是,不要把早恋与品德简单地画等号,生命到了这个季节必定会萌动着一种期待和憧憬,这很正常。作为家长,我们不妨时时回想一下自己的中学生时代曾经有过的朦胧幻想,于是便对孩子多一份充满人性的理解,而不至于对陷入“早恋”的孩子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
还在女儿读初一的时候,有一次和她聊天,我开玩笑似的问她:“晴雁,以后如果有男同学给你写纸条,表示喜欢你,你怎么办?”
天真的女儿毫不犹豫地说:“我就把纸条交给老师!”
我认真地说:“不,这样不好。人家向你表示喜欢,你就给老师告状,这不好。”
“那怎么办呢?”女儿问我。
我说:“你可以找这个男同学谈心,说你要集中精力学习,要考高中,以后还要考大学。让他也集中精力学习。如果他接受了你的建议,你应该为他给你写纸条的事保密,这是对他的尊重,而且你依然应该和他友好相处。”
“哦。”她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我女儿长得很可爱,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长成漂亮姑娘了,在同学中比较引人注目。因此,我很自然地会想到她可能会遇到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