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 中教评论:如何杜绝五少年惨剧重演

中教评论:如何杜绝五少年惨剧重演

2012年11月26日 00:00:00 访问量:1166

  贵州毕节五个流浪儿童惨死的事件继续发酵,舆论直指当地政府涉事各部门、机构失职,镇政府、学校的多名负责人被处分。但是为防止悲剧重演,我们还要冷静地分析问题,给出对策。

  世界各民族的文明都有共识,就是父母必须对子女负责。如果父母、委托监护人失职,他人将难以替代。报道披露,五个男孩的父母都外出打工“挣钱”去了。虽有大伯在家,但是20多个孩子管不过来,也就是有事传个信。孩子出走的当天,老师通知家里,第二天校长和班主任还上门询问,几天后家里才报警。这些家庭都非常贫困,孩子却不少,最多的七个。其中一位父亲曾安排妻子回家照顾孩子,没想到妻子回去后改名改嫁。

  当地人反映,村里没有爹妈管的孩子很多,“野得很”,动辄旷课辍学,没人管得了。老师还要负责那么多学生呢,不可能替家长去找孩子,只能通知家里。知情人分析,孩子们外出乞讨关键是缺少关爱。当地也有人出去后意识到这样下去不行,又回村东挪西借拉扯几个子女长大成人,还有子女上了大学。

  近年来大批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形成了庞大的“体制外”群体。传统的农村文化解体,一应的法规、政策甚至家庭责任、父母之责都失去约束力。不仅有随迁子女不被城市学校接纳的问题,流动人群在超生、养育、教育等方面的问题也层出不穷。近年来举世震惊的广东“小悦悦”事件、山东“小传旺”事件都属此类。这造成数千万孩子失去家庭护佑,被遗弃成为留守儿童。这对于他们的家庭,对于社会都是巨大隐患。我们在完善城市化各项政策,帮扶贫困群体的同时,还必须正视这些问题,给予解决。

  面对这类问题,媒体对于家长、监护人的问责总是小心翼翼,或者干脆绕过去。这是不是怕批评“弱势群体”被网民“拍砖”?实际上任何道德、法规对部分人有效,对部分人失效都会造成法治乃至道德体系的塌陷。按贫富程度划分人群区别对待也是“阶级分析”的观念遗存。“小悦悦”事件后有学者对佛山小五金城做了社会调查,结果表明其中的商户都有雄厚的资本金,但就养育、教育环境而言,则是个洼地。对于贫困人群,我们要制定出整体帮扶方案,不必讳言“治贫先治愚”,在帮助他们就业,改善生存状态的同时,还必须大力开展公民责任、义务、遵纪守法的宣传教育,特别要强调结婚意味着责任,生育意味着更大的责任,生了孩子不管就是制造灾难。选择谋生之路不能忽视养育之责。毕节地区由于石漠化侵袭,耕地退化严重。而加速石漠化的原因就是历史上人口暴增,上山滥垦乱伐。当地是多民族杂居,计划生育很难推动。

  近来伤害未成年人的事件频发,也凸显了我们保护未成年人的政策法规体系亟待完善。但是发生了这么多父母或监护人失职甚至加害孩子的事件,却鲜见有谁受到惩处。浙江温岭幼儿园教师恶性虐童案,法院引用的都是适用于成年受害者的法律条款。同样的伤口在成年人是轻伤,对幼童则会造成难以平复的身心创痛。判决肇事者不被追究刑责,当然会引起公愤。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

编辑:网校客服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鲁ICP备09061301号-1
联系地址: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东昌西路37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