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研信息 > 莱州一中潘智明老师应邀来我校作报告

莱州一中潘智明老师应邀来我校作报告

2015年12月17日 00:00:00 访问量:5511

 

       12月12日上午八点,我校在办公楼五楼会议室召开由全校语文老师及河南鹤壁高中教师代表参加的会议。赵振林校长、胡向东副校长亲临会场。王永辉副校长主持。会议中,来自莱州一中的潘智明老师为我们带来题为“在创新中放手放飞  在合作中共生共赢”的精彩报告。

        潘智明,莱州一中语文教研室主任,高级教师,首席教师,“全国创新教学百位名师”,2005年做客中央电视台“名师名校”栏目,主讲“创新教学”。在重点高中从事语文教学30多年,25年教授高三毕业班。带高三奥班7届,先后有30多人考入北大、清华,其中省状元2人,省第2名3人,第4名1人,第6名2人。2006年高考培养出了全省语文单科成绩(理科)1、2、5名。

       潘老师的报告既有理论支撑,又有具体的实践活动。它由三部分组成:磨刀洗脑;教学理念和具体做法。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积极性,潘老师首先给学生进行了“洗脑”,他率先垂范。具体办法是:1、统计理科和文科前20名的高考成绩,一是将前十名和后十名的各科总分进行对比,发现,理科后十名的数学差7分,外语差12分,理综差5分,而语文却相差91分,文科语文相差95分;二是将前20名的各科成绩的最高分和最低分进行比较,发现单科语文拉分最大,文理分别相差24分和29分。通过大量数据的分析,让学生明白一个道理,要提高高考总分,出路在语文。

        2、学生在作文中写出的精彩的句子,他都一一记下来,并在课堂中,背诵给学生听,往往背的学生心花怒放。由于学生都愿意老师背诵自己的妙句,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写作文的兴趣。他经常开展背诵比赛,没有一个学生能背诵过潘老师的。3、下水作文。他说:“作为一个语文老师,你不写,怎么能提高学生写的兴趣”。

        潘老师在报告中从六个方面介绍了他独到的教学理念:把一个45分钟变成有多少个学生就有多少个45分钟;把老师备课的过程变成学生备课的过程;把老师讲解的过程变成学生讲解的过程;把老师命题的过程变成学生命题的过程;把老师批改的过程变成学生批改的过程;把老师总结的过程变成学生总结的过程。同时,通过小组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对于语文各种题型的教学,潘老师方法独特。通过编故事掌握字音字形题;通过展示句子联想成语;在造句中判断病句;在积累中运用,在运用中积累文言知识。对于现代文阅读,潘老师分析出高考常考题型,整理出答题思路,并在平时教学中自主命题。在做诗歌鉴赏时,要像文文一样翻译,现代文一样答题。关于作文,潘老师利用批改高考作文的机会,摘录了大量的范文和问题的作文。提出“根要正—立意;干要衡—结构;叶要茂—论据;花要艳—语言”的理论。

       王永辉副校长总结,要“在创新中教研,在教研中创新”,并期待教师给予学生成长的舞台。

 

        潘智明老师作报告

 

    我校语文组老师和河南鹤壁的语文教师一起听报告

 

   王永辉副校长主持会议

编辑:网校客服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联系地址: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东昌西路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