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资讯 > 学生自发抵制补课透出啥信号

学生自发抵制补课透出啥信号

2013年08月24日 00:00:00 访问量:1260

 

 

  日前,江苏南京一所中学的学生为了阻止学校在高温天“借壳”校外培训机构教下学期的新课,自建微博爆料平台,直播暑期补课动态。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引发公众广泛关注。面对确凿事实,涉事学校领导,一方面矢口否认学校曾组织补课,另一方面试图通过家长委员会向爆料学生施压,导致相关学生与学校、家长展开了一场为期3天的“拉锯战”。组织违规补课,学校“掩耳”是否就能堂而皇之地“盗铃”?学生对违规补课的强烈抵制又向教育者传递了怎样的信号?  

学校责任失守助长补课歪风

  目前,就今年暑期许多报道揭露的违规补课情况,从主体来看,既有教师秘密私下授课的,也有学校领导带头补课的,更有学校集体组织补习的。从地点来看,既有教师安排在家补习的,也有“借壳”培训机构补课的,更有明目张胆安排在学校补习的。从内容来看,既有培优补差的训练,也有下学期新课的讲授。从时间来看,大多从10天到1个月不等,也有少部分学校几乎整个假期都在补课。从性质来看,上述所有情况大都属于违规的有偿家教或有偿补课。  

  对于违规补课,近年来教育主管部门可谓三令五申。在教育部今年下发的《关于做好2013年中小学生暑期工作的通知》中,禁止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组织学生集体补课、有偿补课。然而,似乎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违规补课现象仍频频发生,补课成了一些学校里公开的秘密。同时,违规补课行为一旦被曝光,某些学校领导常常矢口否认,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荒唐的是,有的学校甚至把公众视线往家长身上引,说家长逼着学校不得不为之,或发动家长向学生施压,要求“爆料”的学生“闭嘴”。  

  诚然,违规补课不少家长也在积极响应,一部教育培训机构更是推波助澜。诚然,应试教育分数至上的“魔咒”仍在,教育主管部门要升学率重点率,不少地方教师待遇仍然偏低,惯于利用假期挣点外快,以至于学校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作为教育的组织实施机构,学校不但具有上传下达的功能,应当严格执行教育主管部门严禁补课的规定,还担当教书育人的天职,更该与违规补课划清界限,作为学校领导还须以身作则并禁止学校教师违规补课。  

  令人遗憾的是,在许多违规补课事件中,学校这个层面基本失效。学校既没有很好地落实和贯彻教育主管部门的意志,也未能及时对违规补课教师实行查处。相反,不少学校领导对教师补课熟视无睹或者自己也参与其中,甚至公然组织学生集体补习。  

  为什么一些学校和教师对违规补课如此乐此不疲?除了应试教育大环境下为了成绩不得不为之,或者家长没有时间陪同学生等原因外,还有一个不能忽视的事实——违规补课背后的利益取向,补课费用俨然成了人人都想窃而取之的“蛋糕”。据相关调查反映,暑期补课从学生身上收取的费用,从几百元到数千元不等,有些发达地区竟然高达上万元。利益驱动,是一些学校和教师即使面临被公开、警告、惩处、开除的风险,仍然执迷不悟的重要原因。  

  暑期违规补课,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身心负担,同时也导致了许多不正之风。比如,不少学校假期把课堂搬到了教育机构讲授新课,并且明确开学后,不再讲授暑期补课的内容。或者有些教师平时在课上“留一手”,有些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放到私下补课时“开小灶”。类似情况,明显与校风师德相违背。  

  当前,补课难消,有复杂的社会因素。作为学校,该做的不是随波逐流,而是首先应当坚持科学育人,严守师德底线,认真落实教育主管部门的“禁补令”,尤其学校领导更要以身作则,其次在相关部门指导下,下大力气研究如何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配合,丰富学生的暑期生活。(作者: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 姜朝晖)  

理性维权为教育注入正能量

  最近,南京一所中学的学生在微博上直播补课动态,与校方以及支持校长的家长展开了一场为期3天的“拉锯战”,最后成功阻止了假期补课。这则新闻让人不禁想起前不久湖北某高中发生的类似事件:学生抵制暑假补课的情绪没有得到重视,于是怒而撕书抗议,整个校园纸屑漫天飞扬,最后校方不得不宣布停止补课。  

  学生站出来反抗补课,足见学校违规补课的做法到了多么不得人心的地步!这比惯常看到的某些学校迫于上级指令而终止违规补课的做法更值得教育者反思。  

  事实上,学生并非要和谁“对着干”,而是为了争取和维护自己的合法合理权利。无论是对南京某中学学生的理性诉求,还是对湖北某中学学生的破坏性行为,我们都不能简单地从学生素质的角度妄加评论。作为教育工作者,面对学生理性或非理性的情绪表达,首先应本着民主的原则深刻反思学校管理理念和具体管理方式,否则只会激起学生更多的反抗行为。  

  就上述两起事件来看,南京高中学生的权利表达一开始就引起了当地教育部门的积极回应,市教育局立即叫停了补课,这主要得益于学生们用了微博这样的网络“神器”。当补课罔顾禁令继续进行时,学生们又求助地方媒体和教育专家,最终使得舆论压力超出学校的承受极限,不得不终止补课。也许有人说,湖北某校学生没有建网络爆料平台,也没有求助媒体和专家,所以情绪得不到重视。情况确实如此,但这不能成为学生情绪没有得到妥善对待的正当理由,难道补课引起学生的反感情绪会“隐藏”得连任课教师和学校管理者都不知道吗?  

  学校对学生的意见反应迟钝,或者漠然视之,深层次的原因是教育者习惯经营“给予式教育”,甚至对此颇为自信。但现代社会讲究个性与多样、互动与博弈,只有“协商式教育”能体现这种时代性格。引入民主美德,以公开公共的方式争辩教育,更有可能增加师生对教育和彼此的理解。这样的教育,在学生心目中也更有说服力。  

  经常听一些校长、教师抱怨,现在的孩子“难管”、“难教”。如果教育者继续沿用千百年不变的“听话”这把尺子,现在的孩子确实“难管”、“难教”。但我们不是一直说这是尊重个性、鼓励创新的时代吗?为何在教育上如此言行不一、左右矛盾呢?孩子的个性和创新精神,恰恰来自于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自主行动能力。学校如果不鼓励甚至容不下这些,结果只有两种:一是扼杀学生的个性和创新意识,培养只会低头吃草的小绵羊;二是把学生推向逆反和无理性,不再认同任何规则和秩序。  

  回到事件本身,学生对补课的反抗情绪可能并非一件事所致,而有着长久的积蓄和发酵过程。这取决于学校是把学生看作马路边的绿化带灌木,为了标准的美感而把他们修剪得齐齐整整,还是把学生视为自然天地里的林木,让他们自由自在、错落有致地生长。

编辑:网校客服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经营许可证 鲁ICP备09061301号-1
联系地址: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东昌西路37号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