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三中雷电灾害应急预案
一、指导思想:
为了避免和减少雷电灾害,维护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应急预案。
二、防范措施:
1.在本校区域内从事雷电灾害防御以及灾害事故应急处理,适用本预案。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2.雷电灾害防御和应急处理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实行统一管理、分工协作的原则。
3.学校应当加强对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领导,逐步加大对雷电灾害防御工作的投入,提高雷电灾害预警和应急处理能力。
4.学校推广和应用先进的雷电灾害防御技术,宣传普及雷电灾害防御的科学知识,增强全社会防雷减灾意识。
三、雷电灾害应急措施:
1.及时收听气象台关于雷电灾害性天气预报。
2.按照国家规定安装雷电防御装置。
3.购买防雷产品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并经依法检验合格,取得产品合格证书。禁止购买使用无合格证书的防雷产品。
4.雷电防御装置竣工后,应当经气象主管机构竣工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5.学校安装雷电防御装置,应当对雷电防御装置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并委托雷电防御装置检测机构实施定期安全检测。
6.易燃易爆场所的雷电防御装置应当每半年检测一次,其他雷电防御装置每年检测一次。
7.雷电灾害发生后,学校应当迅速实施应急抢救方案,并立即报告教办和安全监管部门、气象主管机构,不得隐瞒不报、谎报或者拖延不报,不得破坏事故现场。
8.雷电灾害发生时,立即起动应急预案。
9.雷电灾害应急预案应当根据实施情况及时进行修订。
聊城三中地震应急疏散预案
为更好地保护学校师生生命和财产安全,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本着预防为主,宣传教育为辅,防患于未然的原则,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本预案。
一、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
(一)成立聊城三中地震灾害应急疏散指挥领导小组
组 长: 赵振林
副组长:王永辉 许生勇 曲绪强
成 员: 刘艳红 刘习峰 张景山 张海洲 谢伟卿 程小全 张中正
王希强 张志伟 赵国秀 于伟茹 付旭东 袁晓丽 许有杰
张兴建 全体班主任、各科室成员等。
主要职责:
(1)加强领导,健全组织,强化工作职责,加强对破坏性地震及防震减灾工作研究,完善各项应急预案的制定和各项措施的落实。
(2)充分利用各种渠道进行地震灾害知识的宣传教育,组织、指导全校防震抗震知识的普及教育,广泛开展地震灾害中的自救和互救训练,不断提高广大师生防震抗震的意识和基本技能。
(3)认真搞好各项物资保障,强化管理,使之始终保持良好战备状态。
(4)地震发生后,组织所有师生按疏散路线迅速撤离,并维护疏散场地的社会秩序和保障安全。
(5)及时清点、统计和上报震后人员伤亡等灾情。
(6)组织各方面力量全面进行抗震减灾工作,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迅速恢复教育教学秩序,把地震灾害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点,促进社会安全稳定。
(7)负责协调执行上级、同级抗震指挥部的抗震要求,负责同级政府抗震救灾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地震领导小组下设:领导办公室、应急疏散小组、抢险救灾小组和安全保卫小组构成。
(二)领导小组办公室
组长:王春梅
成员:王桂倩 张辛茹
主要职责:
1.承担领导小组的日常事务。
2.制定和修订地震应急预案和应急工作程序。
3.具体协调个工作小组间的应急救援工作。
4.负责组织防震、抗震有关知识的宣传培训组织应急演练。
5.承担地震应急工作的总结,情况上报等。
6.进行应急资金的调度及物资、装备、设备、器材的供应
(三)应急疏散小组
组长:程小全
成员:王希强 各班主任及科任教师
主要职责:
1.以谁上课谁负责和方便疏散为原则,组织学生震时就近避震、震后疏散
2.编制学校地震应急疏散平面图,各年级疏散路线图,建立紧急避难场所并设置相应标志等
3.负责调查统计师生的人员伤亡情况等灾情并上报领导小组办公室,妥善安置震后学生生活等工作
4.协调办公室组织师生避震、疏散演练和简单的救护
(四)救护小组
组长:张怀清
成员:全体教职工
主要职责:
1.组织实施自救自护,抢救被埋压的师生
2.抢救重要财产,重要档案等
3.负责轻伤员的救治,联系急救中心抢救重伤员
4.负责震后的救灾和防疫工作
5.尽快恢复被破坏的供水、供电等设施
(五)震灾自救工作小组
震后疏散小组在完成疏散任务后,同时转成震后自救工作小组,主要职责是负责宣传震后自救知识,震后救灾物资的分发与供应等。
(六)安全保卫小组
组长:谢伟卿
成员:学校保卫人员
主要职责:
1.组织有关人员对所属建筑进行全面检查,封堵、关闭危险场所,停止各项大型活动。
2.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管理,加强对供电输电、机房等重要设施设备、场所的防护,保证防震减灾顺利进行。
3.负责重点部门的安全保卫保护工作,避免哄抢和人为破坏现象的发生
4.负责维护治安,协助开展伤员的救治和灾情的控制
二、紧急疏散原则
统一指挥 分工负责 全体动员 及时疏散 减少损失
三、临震应急行动
1.接到上级地震、临震预(警)报后。领导小组立即进入临战状态,依法发布有关消息和警报,全面组织各项抗震工作。各有关组织随时准备执行防震减灾任务。 (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
2.组织有关人员对所属建筑进行全面检查,封堵、关闭危险场所,停止各项大型活动。(安全保卫组负责)
3.加强对易燃易爆物品、有毒有害化学品的管理,加强对供电输电、机房等重要设施设备、场所的防护,保证防震减灾顺利进行。(安全保卫组负责)
4.加强广大师生宣传教育,做好师生、学生家长思想稳定工作。(应急疏散小组负责)
5.加强各类值班值勤,保持通信畅通,及时掌握基层情况,全力维护正常教学、工作和生活秩序。(行政服务中心负责)
6.按预案落实各项物资准备。(行政服务中心负责)
四、震后应急行动
无论是否有预报、警报,在本区范围或邻近地区发生破坏性地震后,领导小组应立即赶赴岗位,在上级统一组织指挥下,迅速组织本校抢险救灾。
(一)紧急避震
1.要保持镇定,切莫惊慌失措。听到警报(钟声或呼喊声)后由班主任或任课教师尽快组织学生躲避到安全地点,千万不要匆忙逃离教室。
(1)上课(自习)时间:
①在教室内的学生,应迅速抱头或头顶书包就近躲避,身体采用卧倒或蹲下的方式,使身体尽量低,躲到桌边或墙角,以保护身体,避免被砸,但不要靠近窗口。
听到第一声警报,要迅速在课桌下抱头或顶书包躲避
②躲避的姿势:将一个胳膊弯起来保护眼睛不让碎玻璃击中,另一只手用力抓紧桌腿。在墙角躲避时,把双手交叉放在脖子后面保护头部,可以拿书包或其他保护物品遮住头部和颈部。
③卧倒或蹲下时,也可以采用以下姿势:脸朝下,头近墙,两只胳膊在额前相交,右手正握左臂,左手反握右臂,前额枕在臂上,闭上眼睛和嘴,用鼻子呼吸。
(2)下课时间:
①在走廊的同学,应立即选择有利的安全的地点,就近躲避,卧倒或蹲下,用双手保护头部,不要站在窗口边。
②在教室外的同学,应跑到空旷的地方,要用双手放在头上,防止被砸,要避开建筑物和电线;在操场上的同学,感觉地震来临时,要保持镇静站立在空旷地即可,不能乱跑,更不能再躲进建筑物里。
(3)就餐时间:
在餐厅就餐时,一般人员较多,当感觉地震来临时,大家尽可能蹲到餐桌椅边或靠墙角蹲下,切勿站到餐厅中央。
(4)就寝时间:
一般在宿舍就寝时大多是十点之后,宿舍大楼此时早已关闭,如果此时发生地震,在感觉上下颠簸时,住在上铺的同学,应立即下来,并马上钻到床底下,也可以蹲立在墙角边,切忌钻到衣橱里或站在宿舍中央,也不要急着涌出宿舍楼,保持镇静心态,等到地面震动1分钟后,再有秩序的快速沿楼梯疏散到避震场所。
2.教师要按预先的分工,迅速到各自岗位检查避震的情况,发现有采取不正当措施的,要及时纠正。
3.应在老师的带领下,一齐行动,把桌椅挪放得有利于避震;与外墙和窗户保持一定的距离,避免外墙倒塌或玻璃破碎时伤人;避开室内的悬挂物;留一定的通道,便于震时紧急撤离;把年小体弱或残疾的同学安排在方便避震或撤离的地方,时机一到马上撤离。
(二)紧急疏散:
根据学校各年段所处位置,紧急疏散的具体要求是:
1.拉响警报(紧急吹哨):学生就地紧急避震后,再次听到拉响警报(铃声或呼喊声)时,各班应马上按照学校预先规定的紧急疏散路线快速有序的撤离(可头顶书包、课本,顺手带走饮用水等)。
2.撤离顺序及线路:先低层后高层,各班级排成一列纵队,分东西两路,每路分左右两列同时撤离,并迅速转移到预先考察好的紧急疏散避震场所。
3.注意事项:
(1)必须按疏散线路迅速疏散, 不要争先恐后,避免碰撞,拥挤,踩伤。
(2)遇到灾情,千万不要跳楼。
(3)撤离时,在低层教室的人员要快跑,在高层教室的人员应该慢跑,防止拥挤,摔伤。
(4)当堂科任教师负责指挥本班学生的疏散,不得擅离岗位。
(5)各层楼梯口要有教师指挥。具体安排为:各楼层最靠近楼梯的第一间教室没有课的课任教师,负责所在楼层与下一个楼层楼梯中间转台位置的指挥;第二间教室没有课的课任教师,负责所在楼层楼梯口的指挥。
(6)疏散过程中,以双手护头或书包,书本护头,以防被砸。
(7)疏散途中要尽量避开建筑物和电线。
(8)各班学生到达安全区域后,学生要蹲下,保护头部。
(三)自救互救:
疏散后,各工作小组立即履行自己的职责,进行震后的自救工作。开展以抢救人员为主要内容的现场救护工作,及时将受伤人员转移并送至附近救护站抢救。
五、灾后处理
(一)等到余震结束后,以班为单位集队,各班应立即清点人数,并向学校报告。
(二)灾后由学校迅速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本校情况。
(三)加强对重要设施设备、物品的救护和保护,加强校园值班值勤和巡逻,防止各类犯罪活动。
(四)积极协助当地政府做好广大师生的思想宣传教育工作,消除恐慌心理,稳定人心,迅速恢复正常秩序,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