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师手记 > 衡中印象

衡中印象

2010年12月14日 00:00:00 访问量:4222

       910日至12日,我们一行十四人在岳凤仙主任和马金燕主任的带领下,到河北衡水中学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学习,学习的主题是“第三届全国中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研讨会暨衡水中学德育活动现场观摩会”。两天的学习中,我不停地倾听,不停地参观,不停地记录,不停地思索,大脑始终处在高度运转之中,心灵受到巨大的冲击。此次衡中之行收获颇多,在这里,就以“衡中印象”为题,向各位领导和班主任作一个简单的汇报。
       昂扬自信追求卓越的学生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衡水中学的学生留给参观者最突出的印象就是昂扬自信。

      这一印象首先源于衡水中学的课间操。下课铃响后,只见学生们像脱缰的骏马,从各自教室跑出,快速跑向跑操地点。集合过程约有三四分钟的时间,尤其令人称奇的是,就在这短短三四分钟的时间里,早到的同学手拿课本或者其他学习资料,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争分夺秒地背诵记忆。他们不是因为旁边的众多参观者才这样做,而是因为已经成为习惯,每个班都是这样。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太多了,许多人争着往前站,希望能把衡水中学学生的这一景象清晰完整地拍录下来,不知不觉中就站到了跑操的路线上。这时,每个班里都会走出一两个学生,非常礼貌地提醒这些参观者。我在旁边认真阅读过这些学生的表情,他们的脸上,没有一丝一毫的急躁。我不禁暗暗赞叹小小年纪的他们,面对这么多给跑操带来不便的参观者,表现出的却是镇定自若,冷静处理。真是难得的修养。等到跑操哨声一响,所有的学生或者把书本握拢,或者把资料装入口袋,又全身心地进入跑操状态。跑操时,每个班里都有两个学生喊口令,此起彼伏,始终不断。整体来说,队形整齐划一,步调一致有力,口号响彻云霄,气势催人奋进,令参观者备受鼓舞。跑操结束后,各班按照顺序,快速进入各自教室,队形没有一丝一毫的凌乱。整个跑操过程,从开始到结束,节奏紧张流畅,绝对不超过十二分钟。衡水中学的课间操,展现了衡中学生积极饱满,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在其他的课间休息时间,整个校园则是静悄悄的,我们听不到一个学生大声喧哗,看不到一个学生打打闹闹。,他们大都快步如飞,脸上挂着微笑。不论男生还是女生,全都身着校服,发型朴素大方,干干净净,清清爽爽。他们会主动向迎面走来的参观者问好,让人感觉彬彬有礼,温文尔雅。遇到参观者询问事情,他们会停下来,耐心细致的回答。我就在路上拦下一个男生,问了他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们跑操前的背书是老师的统一要求吗?”他回答说:“没有任何一个老师这样明确地要求我们。但是在平时,老师很注意给我们灌输惜时的观念,大部分同学就利用跑操前的这几分钟抓紧学习,那些想闲聊的同学也就跟着学起来。”第二个问题是“你们跑操怎么会那么整齐?”这个男生回答说:“军训期间教官严格要求,我们反复练习,就养成了习惯。”我们参观学习的第一天下午放学后,校园里都是匆匆而过的学生,有不少学生端着脸盆在校园里跑来跑去。我感到很奇怪,就拦下了两个女生询问,原来每周都有一天,下午提前半个小时放学让学生洗澡,而且学生必须在六点四十五之前赶到教室看电视新闻(所有的学生都住校,教师子女也不例外),再加上还要吃晚饭,所以很多学生为了赶时间就跑着在宿舍,浴池,餐厅之间穿梭。

       说到这儿,也许老师们会认为那里的中学生就是一群经过了学校洗脑后,只知学习并会考试走入名牌大学的的书呆子,其实不是这样的,他们的综合素质是非常高的。应当说这是一群追求卓越,具有王者之气的中学生。这次我们就赶上了衡水中学“校园十佳班长”的竞选活动,自始至终所有环节都由学生自己设计安排,包括舞台布置,主持人服饰及台词,参赛选手竞选演讲词,竞选方式等等,表现出了极高的组织水平。所有参赛选手都声音洪亮,激情四射,底气十足。因为每个选手的同班同学全都参与进来,他们既是观众,又竭尽全力为自己的班长拉票。比如一号是一个叫韩阳的男生,他的竞选词中重点说明了为什么高三了他还在当班长,一般情况下许多同学怕耽误学习都推掉班干部。他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就是要勇于担当。其中的一句是:“一个人如果连承担责任的勇气都没有,他怎么担当自己的未来?怎么担当集体的未来?怎么担当民族的未来?”他慷慨激昂,胸怀国家的少年君子之风震撼了在场的所有观众,观众们报以热烈的掌声。临近结尾时,放起了背景音乐,他的最后一句话是:“听吧,胜利的号角已经吹响”,他的班级在台下全体起立,高呼三声“胜利”,如春雷滚滚,激荡人心,豪气冲天。每个选手都是一人竞选,全班上阵,整个过程高潮迭起。在那样一种激情澎湃的氛围里,我忽然有一种渴望:真希望时光能够倒流,我也能在这样的环境里重新 成长一次。    

       衡水中学的学生是昂扬向上,追求卓越的。这是他们留给我的深刻印象。那么,卓越是什么?优秀又是什么?在这里我以衡水中学的校园卫生为例来说明一下。他们的校园极为干净。   衡水中学没有清洁工,学生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保持环境卫生蔚然成风,品评“优秀”与“卓越”在一弯腰之间:弯腰捡起你脚边的废纸即为“优秀”,捡起并能上前制止其他同学再扔即为“卓越”。如此易得的“优秀” 与“卓越”,有谁不乐而为之?久而久之,追求卓越就成了衡中学生的习惯。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的教师队伍

       这次学习回来之后,我一直在想,究竟是什么神奇的力量使衡水中学成为全国教育工作者朝拜的圣地?究竟是什么神秘的因素让衡水中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教育神话?

       我在网上查阅了大量有关衡水中学的资料,一则信息引起了我的注意。2006年,衡水中学的一名青年女教师面对一千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学习者,在报告会上说出了这样一句铿锵的话语:“今天,我要把自己嫁给衡中。”我被这句话深深地震撼了:将自己嫁给衡中,这是一种何等的信任,是一种何等的托付。从这句话里我看到这名教师已经将自己的前途命运与衡中的未来与发展联系在一起,“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绝不再是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从这句话里我更读出了衡水中学全体教师强烈的职业归属感。教师对自己的学校产生归属感必定真正从心里热爱她,必定会全心全意贡献自己的才智。有了这样的教师队伍,学校何愁不发展?

       这次学习的主题是“第三届全国中学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研讨会及衡水中学德育活动观摩会”,共有十多位专家和班主任作了精彩发言,衡中的一位班主任展示了一节班会课。在发言的班主任中,有三位是衡水中学的班主任,他们全都身兼二职。团委书记李继赏作了题为“让德育之花在创新中绽放”的报告,全面介绍了衡水中学的德育工作,从“四大定位”“四大亮点”“四大特色”三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说;班主任专业化研究室主任孙勇军作了题为“让更多班主任成为未来教育家”的发言,表达了要培养专家型班主任的观点,并详细介绍了怎样培养专家型班主任的“三六五”规划。高二年级副主任贾栓柱作了“我的教育三元色”的报告:蓝色,代表海洋,海纳百川,旨在突出作为班主任,要有宽容宽恕之心;红色,代表火焰,旨在突出作为班主任,要用真情对待学生,情暖人心;绿色,代表希望,旨在突出作为班主任,要激发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因为只有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谁都清楚班会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窗口,衡水中学的班会已经发展成正式课,下面我就详细的介绍一下我们所观摩的班会课。

       这节班会课的主题是“梦想与责任”,由班主任张华老师主持。简单的开场白之后,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理想。大约有七位学生谈了自己的理想,有的想考上国防科技大,在实验室里搞科研;有的受父亲影响,想当医生,减轻病人的痛苦;有的以圣经故事中的无花果为例,不愿等待师长的安排,要活出精彩的自我;有的表示要做第一个拿诺贝尔奖的中国人。张华老师在点评时,重点表扬了一个来自农村非常内向的男生,赞扬了他的真诚坦率,勇敢积极;赞美了同学们梦想的多姿多彩。然后由个人的梦想说到李连杰的壹基金,说到中国,进入到第二个环节,请同学们谈谈对祖国有什么梦想。有的希望我们的祖国真正强大起来,台湾回归,科技腾飞;有的希望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环保美丽的国家,人人都能过着物质精神双重和谐的生活;有的由中国企业被外国收购说起,梦想我们的祖国是一个集中了商业实业精英人才的国家,成为“狼的帝国”,“狼”行天下,与“狼”共舞。在对这一环节的点评中,张华老师称同学们为“民族的守望者”,接着由关于祖国的梦想转入祖国的现实,请同学们谈谈我们国家周边的形势。同学们侃侃而谈,由钓鱼岛谈到中国渔船被扣事件,由日本的挑衅谈到韩国的军演,又太平岛谈到台独势力,由统一大业谈到备受争议的海洋主权,又有危机四伏的海域谈到西部边疆的忧患,新疆和东突分子,印度和藏南地区,最后一位同学由美国利用国际上的关系网军事网对中国虎视眈眈谈到《2030肢解中国》这本书,说明中国在发展壮大中受到了来自国际上的种种遏制。谈到这儿,张华老师很自然接过话题,面对这一系列的危机,中国政府一再抗议,美国和中国的不同,美国是“谁惹我,我打谁”,中国是“谁惹我,我骂谁”,顺势提出这么一个问题“政府为什么不强硬?是不作为吗?”接着利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投下一系列数据,内容是假如我国没有外国的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国内的民航,高速铁路,造船,手机以及电视等等多个领域的企业,会受到严重的影响。由此启发同学们思考“我们的责任在哪里”,七嘴八舌之后,同学生很自然地达成共识: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强了,腰板就硬了;祖国的未来在我们的肩上。在这一环节中,同学们的梦想水到渠成地和国家的发展融为一体。张华老师趁热打铁,话题再次由梦想转入现实,引导学生思考,与外国的同龄人相比,我们还有那些欠缺。同学们结合自身经历以及所见所闻,指出缺少韧性,缺乏自立,意志不够坚定,眼高手低,不会团结等不足。张华老师点评时,指出一位同学谈到不足时用到的“中国人”不恰当,仿佛自己不包括在内;接着激励大家知行合一,想到做到。接着谈到老师自己的梦想,梦想从衡水中学走出去的学子们在几十年之后,在各个领域成为领军人物,这些人物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就是“衡中人”;然后,张华老师以“我的梦,衡中梦,中国梦。希望同学们胸怀梦想,仰望星空的同时,又脚踏实地。用一生的时间去追求,成为国家的栋梁”。最后,在同学们慷慨激昂的《少年中国说》的诵读声中,班会课结束。全场观众报以真诚而热烈的掌声。这是一节震撼人心的班会,所有与会人员浑身充满了力量,产生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豪迈;这是一节务实的班会,自我意识较强的90后,在班主任张华老师的引导下,展现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的风采,爱国不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

       张华老师大约四十四五,团委书记李继赏大约三十五六,班主任专业发展研究室主任孙勇军三十一二,从他们主持班会的张华老师大约四十四五岁,高二年级副主任贾栓柱约有二十五六,这四位不同年龄段的老师代表了衡中全体教师的精神风貌,他们重视自身发展,不断学习,具备了先进的教育理念,根据校情,一切从人的发展出发,将学生放在主体地位提出了“尊重教育”这一全新的教育理念;并在这一理念的引导下展开一切教育教学工作,尊重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规律,尊重学生的人格、人性,尊重学生个性的展,创造和谐的教育环境。在他们身上,我看到的是来自精神层面的巨大力量。如果说那位女教师四年前的那句话说出了衡水中学全体教师强烈的职业归属感,那么在这四位老师身上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们已经把学校的未来扛在了自己的肩上。而衡中也因这一群教师正处在乘风破浪的状态中。

       在校园的宣传栏里,我看这么一段话:“我们满含泪水的眼里看到的每个学生都是自己的孩子,都是一个个鲜活灿烂的生命。我们所有的辛苦都只为了这一点,那就是学生的幸福,而学生的幸福,就是教师的幸福。所以,衡水中学教师的幸福,不是浅显的情绪体验,“累”或“不累”,而是对独立人格和尊严的强烈追求,是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是最现实而又最珍贵的精神享用。”这句话是衡中全体教师精神风貌的写照。对待教育工作,他们不但勤勤恳恳扎扎实实,而且充满了带有浪漫色彩的理想主义情怀。

       在这里,我想谈一下理想主义。在我们的生活中,工作中,教育中,需要社会上所缺少的理想主义。理想主义在今天这个社会是很稀缺的,许多人都在辛辛苦苦追求眼前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而衡水中学的教师们是坚持和坚守者理想主义的一群。简单地说,他们追求的不全是那些触手可及的现实的东西。我们津津乐道衡水中学年年有几十名学生考入清华北大,有两三千名学生考入重点大学,这当然离不开衡水中学老师们方方面面严格的落实管理,但同时我认为是这一群教育者身上的理想主义情怀在起这同样重要的作用。现代物理学之父,新西兰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卢瑟福当初在研究原子的时候,有人问他,你研究这些有什么用呀?他说还不知道,也许纯粹是学术研究,即使没有使用价值,他也要坚持,因为这是他的理想,他要探索自然界的本真。然而,这之后大约十年的时间,人们就造出了核反应堆,造出了原子弹,人类的发展由此改变。所以从这点来说,理想主义是一种高瞻远瞩的眼光,是一种超乎现实的智慧。

       我们的学生和衡水中学的学生相比,不缺少聪明,不缺少机敏,不缺少解决问题的技巧;但缺少他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缺少他们对美好事物的感知能力,缺少他们对价值的理性判断与选择,以及他们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不为功利的,百折不挠的追求精神。是谁影响了他们?就是这一群坚持坚守理想主义的衡水中学的教师们。追求理想,坚守理想主义,不是一个痛苦的自我折磨的过程;恰恰相反,它是一个充满了力量的奋斗历程,是一段值得终生记忆的生活时光。

       衡中的老师们一边脚踏实地,重视学习,不断发展;一边仰望星空,坚守理想,享受着教育的幸福,最终带来了个人的提高,学校的崛起。                     

具有浓郁儒家色彩的校园文化

      至今我还记得,当我们乘坐的大巴拐进衡水中学所在的那条小街时,我的视觉立即受到了强烈的冲击:衡中校园围墙的外面,是一幅又一幅的巨大照片:那是历年来考入清华北大的佼佼者,他们的脸上闪耀着青春的光芒;还有献身教坛一线的优秀园丁;学校领导班子的合影;更多的是催人向上的话语,紧紧跟在每一副照片后面;还有衡水中学的简介、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办学理念、办学追求等等。还没有进入衡中校园,我已经感受到一种积极而强大的文化张力。

      衡中校园里面,这种文化张力更是见缝插针地浸润着每个人的心灵。学校的每一条小路两旁,凡是能够利用的空间都树立着宣传栏,里面的内容有对学校活动的介绍,有上级对学校的表彰,有优秀教师对工作的感悟;最吸引人的是高考光荣榜,状元宣传照,还有历年从这里步入全国高等名校的硕士、博士以及人生格言,这些都在无声地提醒就学衡中的学子们:他们和我一样从这里走出,我要和他们一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常我们在校园见到的是名人画像或塑像,这固然有激励作用,然而自己的同学校友像立在校园,其激励作用更为直接,这和教育学上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的道理是一致的。每一间教室的门口,都贴着班主任和学生的合影,而且下面注明班风、班主任的带班理念、班级的奋斗目标以及学生给老师的话,班级文化的建设更加细化了衡中的校园文化。连餐厅、宿舍、卫生间都彰显着衡中浓浓的文化底蕴。但细节远不止这些,进入高一教学楼,一楼大厅的墙上挂着各学科的学习规范标准,给新生习惯养成指明了具体的努力方向。教师给学生布置作业,分得更细:必做、选作、自助餐;怎么收,怎么批,怎么改,怎么讲都有明确的规定……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就是这不起眼的点点滴滴,铸就了衡中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辉煌。在这里,我看不到丝毫的散漫和萎靡;我看到的是青春的活力、旺盛的斗志;看到的是“笑向磨难唱大风”的乐观,看到的是“自力更生不依赖,处于弱势不自卑,遇到挫折不言败,身处逆境不自弃,获得成功不自满,开拓创新不止步”的精神。

      进入衡中大门,左侧楼的墙面上,是一幅巨大的浮雕群像,以孔子为首,依次是孟子、荀子、董仲舒、韩愈、朱熹、颜元、严复、康有为、梁启超、蔡元培、陶行知、徐特立、吴玉章这些儒家思想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卓越代表。孔子曾在鲁国做过高官,他在任期间,贪官纷纷逃往国外,其他各国领袖对鲁国也渐持敬畏。但他大部分时间从事教育,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鲁,专心执教。在世时已经被誉为“千古圣人”,被后世尊为至圣,万世师表。终其一生,孔子践行的是“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并在这种精神的支撑与积淀下,最终创建了儒家思想。儒家文化是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的文化流派,衡中的校园文化显示出浓浓的儒家特点。

      高一高二高三的三座教学楼名称分别为“格物” “揽月” “明志”。“格物”出自《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格物而后知至。”一言以蔽之,就是穷尽事物之理。明代的儒学大师朱熹说:“要贯通,必须花功夫,格一物,理会一事都要穷尽,由近及远,由浅而进,由粗到精。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成四节次第,重重而入,层层而进。”人们必须经过这样由表及里的认识过程,才能达到对理的体认。有个成语“格物若痴”,意思是“因潜心研究事物而近乎痴迷”,这很容易让人想起孔子“韦编三绝”的典故。“格物”的另一层含义是“纠正人的行为”。古人说:“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说的就是不要根据自己的好恶判定别人的长短。“格物”二字在认识事物和对待他人两方面确定了标准,这对于刚刚踏进衡中的高一新生而言,无异于夜空中的启明星。

     “揽月”二字很容易让我们想到开国领袖毛泽东,他的一生可谓轰轰烈烈,他践行的也是儒家思想。毛泽东在《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里写下“可上九天捞月,可下五洋捉鳖”的句子。“捞月”还不是“揽月”,唐代李白在《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用这样的句子:“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揽月,就是摘月;青天,九天,天的最高处。到天的最高处去摘月,李白的这种奇思异想恰恰唱出了他的豪情壮志。高尔基说:“一个人的理想越高,他的才能发展越快,对社会就越有益。”经过了一年的习惯养成,进入高二的衡中学子,对于未来,必然有一番宏伟的规划,“揽月”二字,更激发他们对未来的畅想。

      “非淡薄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两句出自诸葛亮54岁时写给他8岁的儿子诸葛瞻的《诫子书》(这不是诸葛亮的原创,他是从西汉《淮南子·主术训》中借用的)。这句话既是对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他对儿子的的要求。“淡泊”本是一种古老的道家思想,本意是要强调“清净无为”的思想境界,但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用现代话来说就是:“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清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结合诸葛亮的一生,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要想取之,必先与之;欲达目的,需先迂回。在心无杂念的状态下,通过学习“明志”,树立远大的志向,等待时机就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衡水中学以“明志”命名高三楼,可谓寓意深远。

     《礼记·大学》中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意是说: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显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他的国家;要治理好国家的人,先整顿好自己的家人;要整顿好家人,先进行自我修养;要进行自我修养的人,要先端正思想……思想端正了,就进行自我修养完善;自我修养完善了,家庭就整顿有序;家庭整顿好了,国家就安定繁荣了;国家安定繁荣了,天下就平定了。

      中国传统的知识分子,一直尊崇“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他们对自己的人生定位相当明确。当理想不能全部实现的时候,还有孟子“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来补充。现代的读书人,对如何定位“我们需要成长为什么样的人”好像就不那么明确。衡中的校园文化则在春风化雨中影响着学子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因为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就是在壮怀激烈而又身份卑微的青少年时期逐步形成的。衡中的办学追求是“立足现实,心系未来;胸怀华夏,放眼全球”,追求的恰恰就是“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衡中的师生把锲而不舍和远大理想结合起来,既脚踏实地,从点滴做起,又志存高远,敢为天下先;衡中的校风是“博学笃行合作进取”,又暗合了“独善其身,兼济天下”的人生态度,我们都需要成为这样的人:把自己的利益同社会群体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就永远不会被遗弃;把个人命运和国家民族命运融为一体,就永远不会被忘却。

 ……   ……

      在中国,孔子是历史上把贵族专享的教育推向平民群体的拓荒者。在他的影响下,经过了两千多年的发展,时至今日各种各样的学校已经遍布全国各地。衡水中学是解读并践行儒家思想非常深入的一所中学,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实践积淀,形成了具有浓郁儒家色彩的校园文化。

       衡中校史展厅的中央,一尊汉白玉质地的孔子塑像静静地立在明亮的灯光之下,他以独属的永恒的姿态接纳着一批又一批来衡中朝圣的追梦人。

 

 

编辑:网校客服
上一篇:衡中之旅感言
下一篇:我最喜爱的老师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联系地址: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东昌西路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