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形式的转变,高中老师普遍感觉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教了,学习习惯越来越差了,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老师,往往对高三的教育教学投入很大的经历,本年度我从事了高三教育教学一年,自九月份以来又从事高一年级的教育教学,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高一乃是促进全局发展的核心和关键,高一成,全盘皆赢。针对我市的高中教育教学提出一下分析和建议。
一、现状分析:
学生情况分析:多数高中生是初中生升入高中学生中的成绩居于中等及以下的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以下简称“三基”)差,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实践和创新意识能力(以下简称“五种能力”)更差 高中生的学习方法呆板,主动学习的习惯差,离不开教师的“强迫”,他们被动地学习,学习不得法,不重视基础知识,他们只重视公式、题目的结果,不重视公式的推导过程 他们不善于读书,解题注重套模式,对知识的把握差,应变能力弱,教师讲的听得懂,例题看得懂,书上的作业做不起。
心理状况分析:刚升入高中的高中生,在生理上,正处于青春期,自觉性与幼稚性交织着,多数人学习目的不明确、机械记忆所起的作用较大,抓不住概念的本质属性,辩证逻辑思维发展慢,故逻辑推理能力不强,有意记忆与理解记忆占绝对优势,学习兴趣和愿望、独立性、个人意志和毅力较重高生差。
高中教材分析:高中教材起点高、难度大、容量多;概念多且抽象、定理严谨、逻辑性强、空间想象力要求高,数学符号抽象且多;数学思想方法和分析能力、理论论证能力要求高,难点多,易造成学生的两级分化。不利于我市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教育教学建议:
1. 定位起点,夯实基础。
从高三教学反映的情况分析,影响学生成绩提高的首先不是能力问题,而是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问题,首先不是智力问题,而是基本的习惯和学习方式问题,首先不是勤奋刻苦问题,而是学习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问题,在众多问题中,兴趣、基础、习惯是最核心的问题,高一是关键,失去了高一对根本的、核心的要素的关照,也就失去了成功的基础。因此,关注基础、培植兴趣、发展能力应该成为高一教学应共同遵守的底线,高一教学的起点是基础知识,基本思想方法,是习惯和兴趣。把高一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放在学生基本学习习惯的养成上,放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方法的掌握上。为学生后继学习奠定基础实、习惯好、兴趣高、能力强的发展基础。现在的学生初中学习内容简单,到了高中如果起点特别高的话,会有事倍功半的后果。
2.降低难度,提高境界。
纵观高一教学,有三方面的隐患,一是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却常常没有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学习习惯成问题较大。二是部分学习水平一般的学生的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明显加重,逐渐失去学习的乐趣,学习能力没有得到发展。三是部分学生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上的关照和有效训练的可能性明显减少,学困生逐步形成。因此,高一教学的难度必须降低,严禁将高三训练题下放到高一,严禁竞赛题进入常态课堂。难度大未必起点高,难度大肯定效果差。从常态课的情况看,一些课堂难度大,功利倾向严重,课堂教学应在培养学习兴趣、揭示学科知识本质、提高问题的思辨能力、提升学生发展境界、养成良好的学习方式等下功夫。我们聊城市高一教学中普遍存在“一步到位”现象,因此我们应该加强指导。
3.注重培养,提高能力。
高一教学在一定程度上是还包含初高中衔接教学的要素,初高中衔接的核心不是知识的衔接,而是思想方法和学习方式的衔接,这样的衔接更应该看作是培育和纠偏,从教学实际和对学生未来的影响分析,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主动探究的能力是重点和核心,这也是提升学生整体素质的主要方向和路径。为此,我们要求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作为常态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坚持不懈地推进。在具体操作上,一是强化对教学情景的研究和设计,使情景能深刻揭示知识的本质,增强情景的思辨性,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情趣和探究能力。二是改进合作学习,提倡在充分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的合作讨论,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现在的高中教学现状很大一部分沿袭原有的教学模式,我们对于这样的教学方式应彻底纠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4.分层指导、分类管理,多元发展。
面对学生发展过程中能力、心理、兴趣、需求等方面的巨大差异,确实增加了我们教学的难度和困难,我们如何尊重差异、理解差异,发展差异,是大家必须面对的课题,分层指导、分类管理是基本选择和做法,拓展课程和学困生的辅导是具体体现,是在常态课基础上的一种发展。我们的基本思路应是常态课养成习惯,发展兴趣,夯实基础,提高能力,拓展课的重点是拓展视野,提高难度,增强思维,发展学科学术能力,提高应试能力。学困生辅导的重点在于增强信心,强化基础,释疑解惑。由扩招,学生生源情况参差不齐,我市存在的问题是:即使分了层次班级,但是教学上一样,考试题目一样,作业一样等现象,必须改变这种表面分层,而实质不分层的现象。
“书越来越难教”,这是普遍基层老师的感慨。面对教育的新形势,新时代下的青少年,新课程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青少年的教育也向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机遇,应该指导教师与时俱进,摆脱旧有的教学观念、旧有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