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家长学校 > 从细节处尊重  用尊重培养尊重

从细节处尊重  用尊重培养尊重

2012年03月29日 00:00:00 访问量:3244

尊重只能靠尊重来培养。就是说,只有家长对孩子的尊重,才能培养孩子对别人的尊重。家长对孩子真正的尊重,不应只是出于“爱”的情感,更应该出于一种民主的理念。

尊重,是一种素质,也是一种美德。

独生子女时代的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而不懂得尊重别人。因此,教育孩子尊重他人,就显得尤为重要。

尊重的前提是确立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观念。所以我们应该让孩子从小在心灵深处确立平等观念并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这种“平等”,这是我们教育的分内之事。我们要让孩子认识到,现代社会生活要求人与人之间拥有人格上的独立与平等;还要使孩子了解公民之间权利与义务的平等性以及在法纪面前的一视同仁,懂得尊重、维护自身与他人权利的道理;努力使孩子具备尊重自己,同时又尊重他人,善于交往,善于与人合作,重视各种横向联系的生活态度。

但是,关于“尊重”的教育,并不是要对孩子进行喋喋不休的说教,而是“生活化的教育”,即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通过自身充满尊重的行为去感染孩子,让孩子在生活细节中体现出对他人的尊重。

1994,我家安装了电话,我便叫女儿打电话,我对她说,拨通电话后,一定先要向对方说一句:“你好!”后来,她打电话果真非常有礼貌,外面有电话来,她总是说:“您好!请问您找谁?”好几次有朋友对我开玩笑说:“你家里好像有专门的话务员小姐!”

直到现在,无论是谁,只要往我家里打电话,如果是女儿接听,第一句话一定是:“你好!”

拿起话筒先说“你好”,虽然只是个细节,但这涉及到良好的习惯——对人的尊重。

每天晚上女儿入睡前,只要我和她妈妈还没有睡,她总会对我们说:“爸爸晚安!妈妈晚安!”

这也是很多年的习惯了,一直保留到现在。

这样的习惯还有许多。每次我帮女儿做了一件事,哪怕是一件非常小的事,诸如顺手为她递了一本书之类,她总会习惯性地说:“谢谢!”包括现在我每次开车送她去大学,她也会先说“谢谢爸爸”,然后再说:“爸爸再见!”

我去四川大学看女儿,她领我参观新建的教学楼。当时是中午休息时间,教学楼里空荡荡的,女儿聊着聊着,我便禁不住大笑几声,女儿马上会“嘘——”的一声止住我的笑声:“爸爸,教室里还有同学在学习呢!”我仔细看了看,果真发现一些教室里坐着一两个苦读的学生。在女儿看来,哪怕有一个同学在学习,我们都不应该发出干扰的声响。

还有一件小事非常让我感动——

女儿读大学后,有时睡得比较晚,所以第二天起床也稍迟一些,但早起的同学常常无意之中发出剧烈的声响把女儿吵醒,女儿心里虽烦,但从来不埋怨同学。我对她说,你可以有礼貌地提醒同学小声一些嘛!但她不,因为她觉得自己睡懒觉,怎么能干涉早起勤奋的同学呢!有一天中午,她给妈妈打电话说她正无聊地在校园里瞎逛,妈妈问她为什么不回寝室午休,她说:“我去洗澡,回寝室时才发现钥匙忘记带了。”妈妈说:“这很简单,你敲门叫寝室里的同学帮你开门,不就行了吗?”女儿说:“不,那样会影响人家午休的!”就这样,为了不影响同寝室同学午休,她一个人在校园里逛了一个多小时。

[1] [2]  下一页

编辑:网校客服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联系地址: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东昌西路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