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塘故事
刘玉琳
我叫鲍勃
“打扰您了,我可以放一点音乐吗?正好两位也欣赏一下。”庆彪老师说“Certainly!”,他异常兴奋,“非常感谢您,我叫鲍勃,见到你们很高兴!我可以跟你们交朋友吗?”庆彪老师再次说“Certainly!”,我们两人不自觉地从座位上站起来,握住了鲍勃早已伸过来的一双大手。
跟鲍勃的第一次见面,就使我们被动地跟他成为了好朋友。美国人全喝凉水,我俩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喝“hot water”的地方—— outtakes(相当于学生餐厅)。每当我们来到这里,坐下来不停地喝热水时,鲍勃都会万分热情地跟我们打招呼,然后尽职尽责地干着打扫餐厅卫生的活计。
连一位在我们看来文化水平不高的鲍勃都如此有修养,整个纽塘人的人文素养也就不必细说了。 “Eocuse me” 、“thank you very much”、“You are welcome” 、“could you……”、 “May I ……”“Good Morning?”“Nice to meet you”等等,这些礼貌用语是纽塘人交流的开头用语。父母早晨喊孩子起床用“Good Morning?”,早晨第一眼见到自家的狗狗也用“Good Morning?”。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的礼貌、热情、尊重会感染到每一位来到纽塘的客人。
人际交往感悟:在纽塘,人与人之间不可能会产生争执!
撑得直不起腰了
木工车间,学生们灰头土脸;汽车维修,学生们满身油渍;车工车间,一位老师拿着一个零件向我们的学生介绍,说只要猜中从哪里拧开就作为礼物,学生只知道是3D打印出的,但未能拧开。我们的午餐则完全由学习烹饪的学生为我们准备。披萨、甜点、面包、奶油蛋糕,似乎比以往吃过的都好吃。就在我们快要吃饱的时候,每个人的面前又摆上了一盘切成三角形的蛋糕,上面是一层厚厚的巧克力,着实诱人。我
抬头看看我们的孩子,眉飞色舞、谈笑自若,当那些跟他们同龄的烹饪班的美国孩子给他们倒水时,有的孩子甚至没意识到应该说“thank you”。看着他们眼前盘子里剩下的蛋糕,庆彪老师提醒他们一定要吃完,并从实在吃不完的几位女生那里拿来了几块。“太好吃了!”我俩边赞叹边又一次开吃,边吃边喝“hot water”,一会就撑得直不起腰来了。
看到烹饪班的美国孩子端着剩下大块巧克力蛋糕的盘子撅着嘴去刷洗,我和庆彪老师真不敢抬头看坐在对面的他们女校长的脸。不知道是怕她看到那些剩下了蛋糕的盘子,还是怕她看到我们两位羞红的脸。而我们的孩子依然眉飞色舞、谈笑自若,正接受着那些远比他们家庭条件优越的美国孩子的温馨的服务。当然,这不能怪我们的孩子,只怪我俩没有提前嘱咐他们。
生活感悟:把自己撑死也没用,活该!
趴在走廊上的主唱
教室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分角色表演,老师为孩子的表现做出显性评价;教室外的走廊上,两个穿着短裤的男孩,趴在地上写着什么。一问才知道,因为没完成home work。谁说美国的孩子没有家庭作业?
在纽塘,所有孩子必须完成高中学业。如果哪家的未成年孩子在校外游荡,不大会儿就会被警察发现,这样一来,孩子的父母麻烦可就大了。
F—wing和图书馆是没课上的孩子常呆的地方,供无班可走的孩子在此读书、交流。纽塘高中楼内的wlan无密码,学生随时上网,但从未听到手机铃声响,就如同在纽塘、纽约、纽黑文从未听到汽车鸣笛一样。
周五晚上的社区活动中,那个趴在走廊上补作业的孩子又出现了,他原来是守擂一方的乐队的吉他手兼主唱。那天晚上,他赢得的掌声最多,无疑是大家心目中的super star。
教育感悟:有缺点的孩子一定会有突出的优点。
没有“玫”的日子里
我住在Marshall-格兰特先生家里,格兰特是波士顿人,高大英俊,是典型的美国人,他的妻子是多年前到美国读书的华裔,名叫陈玫。因为有完全可以用汉语进行交流的陈玫,所以我在格兰特先生家里交流起来不存在任何困难。
在纽塘高中、纽塘初中,有庆彪老师做我的“专职”翻译;在格兰特家里,有陈玫做我的专职翻译:我只管用汉语就行,根本不用考虑用英语表达的事。
陈玫要到韩国去,一早就走了,由格兰特开车送我去学校。一路上,我们只能用微笑交流。分手时,我说“Thank you!”,他倒是听懂了,用“You are welcome”回应。
晚上我回到格兰特家,用完他精心准备的中餐后,我们便对坐在餐桌旁。一会,他对我笑笑,我点点头;又一会儿,我对他笑笑,我点点头。在这种无比尴尬之中,我忽然觉得特别对不起他。几天来,我给人家添了那么多麻烦,但我却只能用笑一笑和点点头来与人家沟通,这就是一位中国教师对人家表示感谢唯一的方式吗?
我鼓足勇气,开始了磕磕绊绊、比比划划的交流。我和格兰特一面交流,一面不断地借助手机帮忙。没想到,从家庭、学校谈到中国的历史人物、名胜古迹,两个小时下来,我们居然交流的非常痛快。我这才意识到,当年高考英语接近九十分的我,完全可以把遗忘殆尽的英语再捡起来。如果让我在英语环境中呆上一个月,达到基本的交流应该没问题。只是因为有了庆彪和玫的帮助,才使得我几天来在懒惰中毫无长进。
没有“玫”的几天里,我的英语口语和听力提高了不少。
教育感悟:有时候,摒弃任何帮助,我们才会真正提高自己。
纽塘、丹波瑞、纽黑文、纽约、JFK、波音777,再见了;我的New Twon Story,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