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友好往来 > 赴美交流体验心得(孙博文)

赴美交流体验心得(孙博文)

2015年04月14日 00:00:00 访问量:3237

201536凌晨1点半,大巴回到聊城。为期10天的旅程正式告终,10天赴美交流访问就像做了一场梦一样开始,结束。

快一个星期了,我现在还记得曼哈顿机场航站楼出口那些举牌接机的人群,可以张目对日的晴朗天空,多山而起伏的公路,齐膝的积雪和坐在车上嘴里嚼到没味儿的口香糖。我又突然想到离开纽顿那天告别会上各种奇葩的合影和搞怪的表情,某个哥们拼了命鼓起勇气成了外国女婿。还记得离别时Ben哭的眼泪挂到了他的长发,我的美国妈妈紧紧地抱着我,让我记住我在美国也有个家。我与Matt都没有哭,他表现得比一年前来中国时更加成熟了。我还记得大家簇拥在大巴离开的路上,还记得Emma和索菲凡还有几个人一直追着大巴,还记得当大巴驶出纽顿中学的时候,我听着艾德·希兰的Thinking Out Loud让眼眶湿润了。

好吧,我觉得我们该从头开始了。、

大年初五,经过近20个小时的旅途,终于到了Matt家,一路上轻松愉快,却也实在有些劳累,车顺着积雪规划出的路环绕着,我就在车上睡着了。我住到了他弟弟Ben的卧室,Ben也就暂且睡到楼下的客房。第一天夜里睡的不好,大概是时差的缘故,半夜醒了好几次。第二天早晨醒来,我吃不下很我东西,早餐是一种可以音译为“瓦否”的甜食,我实在不知道是个什么单词,不过好吃得很。接下来的几天行程安排得很充实,每天也几乎累到有地方停下就可以睡觉的地方,而唯一有遗憾的就是因为大雪没去成耶鲁大学。

既然要写心得,我也就不想再写每天的生活了,毕竟10天的交流,顺着排下来好似流水账,找些高光点也总是欲语还休。

回来的这几天,所有人都在告诉我,你要调整过来。尽力去忘记你在美国的生活回到紧张的学习生活中。直到最近二三十天我才找回状态,尤其是表彰大会之后立即更是目标明确。而我在这几天却并没有所想的那种昏昏噩噩,我反复比较,反复思考,反复制订我所见所闻所有的不同,说心里话,直到表彰大会那天我都还在惊诧的觉得那是一群疯子。然后便深深惭愧于自己的浅薄,现实是我已回到中国。

在美国的那几天,他们的教育机制和教学管理模式冲击我的三观。从前只是听到美国学生多爽多轻松,但当我身处其中时,我并不是羡慕那一天环节课的模式,只是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懂。举个例子,第二天我是跟Ben一起上课的,大概是第三和第四节课,我们一直都在计算机教室,配置就不提了,没什么可比性。我只是惊讶于他们所学的范本完全可以运用于生活。Ben的作业是辅助他所选学的生物课,他要帮老师完成下节课所用的课件。有个哥们叫Mark,他的作业更是看呆了我——他负责修所有学生送过来的手机,按照电脑上的步骤,十几个颜色不同的微型工具一一铺开在他面前,我估计让我们天朝学生来干这活,只有写几个化学方程式的本事。

第二点,也应该是沉在我们所处培养下最大的问题——大学。有一天,Matt开车接我和Ben回家时,我问他,在这里到底是怎样报考大学的,Matt都笑了,他说:“Why you said test?”(为什么只有考?)他说在美国读大学与中国很不一样,因为你在上完高中也学不了大多值得考的,大学考察你的,包括有无工作(零工或义工),有没有对社会做贡献,有没有研究过什么感兴趣的科学问题,又有什么成果……一切笼统却广泛,不仅要你考分,不要保证keep yourself alive的能力,他说的一本正经,因为我知道他已经收到了录取通知书,他说他有三份工作,一份是在自己家的餐厅里为父亲打工,一份是泳池救生员,还在一个有名的慈善团体中做义工。对比中国,这里更希望你能认为你是国家社会的一部分,你融入社会,你奉献社会。

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我每天体会到的,是人与人无意的信赖和关爱,不知道是否是出于礼貌还是本就如此,我在美国的每个朋友彼此都会坦诚相待,他们会很高兴与你做朋友,很开心去认识你,接纳你。有一个细节,就是每次推开门时,美国人会习惯性的撑一下门再走,为的就是为后面的人行个方便,细微之处,体现了整个国发素质。反思国内,强迫的公众道德和冷漠的社会风气,着实让我不敢再比下去。

我所写的,仅仅是我所见所闻之沧海一栗。我所体悟,也决不是一篇文章可以说清的。我在美国实现了原来许多的梦想。而现在我回来了,我塑造了更多的的梦想,说不清有多少个,也可能不会有人相信会实现多少个,但现在开始我需要靠自己的努力,再去搏一次去美国的机会,不是这里有多讨厌,而是对那里有多想念。

现在,告诉我这段已尽的旅程,你却不知那不是醉生梦死,而是新帆起航。

 

编辑:网校客服

北京网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仅提供技术支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联系地址: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东昌西路3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