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掌握“衣”“翼”“贵”等实词及“之”“以”等虚词的意义。
2、感悟优孟超人的胆识、充满幽默风趣的讽谏艺术。
3、翻译句子时注意句式特点及词类活用。
教学准备:文字材料的幻灯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师:“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那么有没有一种顺耳的忠言也能教人从善,有利于人们改正自身的缺点呢?”
生:“有。”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司马迁笔下一位赫赫有名的以顺耳的忠言劝谏君王成功的典范——《滑稽列传·优孟》。”(多媒体展示题目)
一、检查预习
(一)读音
1.楩枫豫章
2.穿圹
3.垅灶
4.棺椁
5.抵掌谈语
6.受赇枉法
师:“找同学来读一下。”
生:“(pián ) (kuàng ) (lǒng ) (guǒ ) (zhǐ )(qiú )”
师:“很好,我们一起齐读一遍!”
(二)词类活用
1.王有所爱马,衣以文绣。
2.使群臣丧之
3.韩魏翼卫其后
4.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师:“这位同学来做一下好吗?”
生:“1、衣,名词作动词,给…穿
2、为动用法,为……服丧
3、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
4、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贱,以……为贵”
师:“非常棒!”
(三)虚词
1.置之华屋之下
2.如孙叔敖之为楚相
3.欲以为相
4. 以为孙叔敖复生也
师:“这位同学来做一下好吗?”
生:“1、第一个之为代词,指马;
第二个为结构助词,的。
2、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
3、把……提拔为
4、认为
(四)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欲以棺椁大夫礼葬之。
2.楚相孙叔敖持廉至死,方今妻子穷困负薪而食,不足为也!
师:“前三排的同学做第1题,后三排的同学做第2题。”
(3分钟后)
师:“这位同学请说出第1题的答案。”
生:“马患肥胖症而死,(楚庄王)让群臣为它服丧,想要用内棺外椁的大夫礼制安葬它。”
师:“这位同学把省略的主语‘楚庄王’补充了出来,整体也翻译的不错,非常好!”
师:“这位同学请说出第2题的答案。”
生:“楚相孙叔敖坚守廉洁一直到死,如今(他的)妻子孩子身处困境,背柴为生,(廉吏)不值得做啊!”
生:“适当补出省略成分,几乎接近参考答案,咱班同学都很厉害哦。”
二、研习文本
师:“(一)粗读课文,请概括故事内容”
生:“1.哭马谏王
2.优孟衣冠”
师:“(二)品读课文,体会优孟幽默风趣的讽谏艺术
1.精读对话——哭马谏王”
师:“王有令在先曰:‘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楚庄王坚决不肯纳谏,但优孟最终却能进谏成功,原因何在?”
“首先,优孟入殿门,不说缘由,仰天大哭,悲恸至极!未见其人,先闻其哭,就是要引起楚庄王的注意。他做到了吗?”
生:“做到了。”
师:“效果不错,因为——”
生:“王惊而问其故。”
师:“君要臣答,臣不得不答。优孟曰——”
“我找一位女同学给大家读一下。”
生:“马者王之所爱也,……请以人君礼葬之。”
师:“不错,发音清晰,请坐。”
“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优孟在说这段话时是什么表情,语气如何,语速又怎么呢?”
(3分钟时间讨论)
师:“这位男同学,你来说一下讨论的结果好吗?
生:“表情凝重,语气沉着,语速缓慢。”
师明确:“表情严肃、认真,语气沉着、郑重其事,语速缓慢。你再给大家展示一下好吗?
(男生有感情的再次诵读一段话)
师:“全体同学都有,我们一起感受一下优孟的勇敢机智。
(全班同学齐读这一段)
师:“优孟获得话语权,他不是批其逆鳞,而是顺着楚庄王的意思,并加以强化、极端化,采取了‘以退为进’的方法,为下面计策的实施埋下伏笔。”
“王信以为真,‘何如?’”
“对曰:——”
“全体女生来读。”
全体女生:“臣请以雕玉为棺,……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
师:“优孟在说这一段话的时候,语气应该是怎样的啊?”
生:铿锵有力,咄咄逼人。”
师:“此处,优孟采用‘极度夸张’的方法,夸大了葬马的规格。最后话锋斗转,出其不意地指出严重后果,使楚庄王陷入窘境和沉思。”
“他不禁问到:……”
生:“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奈何?”
师:“全体男生读,优孟曰——”
全体男生:请为大王六畜葬之。……葬之于人腹肠。”
师:“明确:这一段话的朗读,应该读得轻松、节奏轻快、如释重负,而且马上就要有涮马肉吃了,还要读出高兴来!”
“优孟顺势替楚王解了围,巧妙地阻止了大王的错误,也获得了统治者的感激,可谓一举多得。”
“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分角色重读君臣二人的对话,女生读昏庸但知错就改的楚庄王,男生读勇敢、机智的优孟,让我们再次体会优孟幽默风趣的讽谏艺术。”
(全班同学读)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段文字里,优孟用到的讽谏方法。”
“方法:以退为进 正话反说 夸张 归谬法(善于抓住君王的特点,采用的轻松活泼、诙谐戏谑的形式,欲擒故纵,先顺着国君的意思,然后巧妙地指出其荒谬之处及危害后果,让国君改变主张)”
2.演、唱讽谏——优孟衣冠
师:“优孟的讽谏还有一次‘优孟衣冠’与上次仰天大哭不同,这一次用了什么样的方法呢?”
生:“表演+歌唱。”
师:“请这位同学唱给大家听听。”
(生笑,怎样唱,师示意朗读即可。)
生朗读:“山居耕田苦,难以得食。……不足为也。”
师:“唱词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生:“贪官不能做,廉吏做不得。”
师:“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生:“对比!”
师:“贪官我们都知道不能做,但是廉吏为什么做不得呢?”
(同学们窃窃私语)
师明确:“因为,做了廉吏也得不到好报,比如——孙叔敖,自然而然的引出叔叔奥来,孙叔敖的结局怎么样啊?刚才同学们都翻译对了吗?”
生:“楚相孙叔敖坚守廉洁一直到死,如今(他的)妻子孩子身处困境,背柴为生,(廉吏)不值得做啊!”
师:“好可怜啊!读这一段的时候,语速应该是怎么样的?”
生:“缓慢的。”
师:“语气呢?”
生:“低沉的、悲伤的、无奈的、发人深省、痛心疾首的。”
师:“带着这样的感情,我们一起再来齐读一遍。”
(学生齐读)
师:“那么优孟如此动情、投入的歌唱起作用了吗?”
生:“起作用了。”
师:“从哪里看出来?”
生朗读:“于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嗣。后十世不绝。”
方法总结:扮演 歌唱 对比
(三)研读课文,理解人物形象
师: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地位低下的优伶过问朝廷政治、讽谏拥有生杀大权的君王是件非常危险的事情,,一语不慎,便会招来灭顶之灾。“左右争之,以为不可”为什么没有人去进谏?楚相孙叔敖为什么就知道自己死后优孟一定会帮助自己的儿子?这些都体现了优孟身上有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就是他能坚持正义,对国家有很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正因为有这种精神,他才有这样的行动。也许在道德缺失的今天,这种精神更值得提倡和发扬。
最后引用台湾某大学校长高振东先生改写的名言:
天下兴亡,我的责任!
与大家共勉!
三、学以致用
师:请大家看屏幕,我们做一个练习。
《史记卷四 周本纪》:
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
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
假如你是周朝臣民,请学习优孟幽默风趣的讽谏艺术,用5分钟的时间,写100字左右的文字,劝谏幽王!
(5分钟后,展示写作成果)
生1:“褒姒,王之所爱也,以我大周之强盛国力,美人何求不得?点烽火召诸侯戏之为博其一笑,轻也!大王应召诸侯朝见,使诸侯当褒姒之面坐骑于大殿之上,耍戏于庭场之前,于是天下之人皆知大王重美人而轻江山也。” (掌声!) 师:“进谏有力度,而且使用文言文,妙!” 生2:“可悲啊,可叹啊,褒姒如此美丽,她的美貌倾国倾城,大王只是不时点燃烽火假报军情来引他发笑,褒姒怎么会真的开心呢?应该干脆宣告天下,放弃王位,告诉您的臣民,国家并不重要,为了美丽的褒姒,又有什么不能做呢?” (掌声!) 师:“话中有话,柔中有刚!”
(相信我们的学生,他们的表现太棒了,绝对超出你的想象)
四、小节
师: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优孟幽默风趣的讽谏艺术,请同学们记住——良药不一定非得苦口,忠言不一定要逆耳,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同学也要学以致用,用顺耳的忠言帮助你的家人、朋友!
下课,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