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说,协助孩子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并鼓励他们在喜欢的领域不断探索和深化,这本该是家长从孩子一出生就该做的事,但是中国的家长们通常做的不是让自己的宝宝变得特别,而是变得跟别人一样。
美国某名校考官说:“中国学生的最大问题就是,此学生和彼学生之间没有差别。他们的SAT和托福成绩往往都很好,但是申请材料一模一样,特长都是弹钢琴、跳舞、绘画之类,毫无特色;论文更是写得千人一面,观点幼稚,表达平庸,显示出他们想象力的贫乏和思维的僵化,他们像是同一个工厂生产出来的机器人。”
一位负责留学咨询的美国人,专门手把手教中国学生如何申请常春藤名校,百发百中。他说:“哈佛大学每年会收到几万份学生申请,但是只有极少数人可以被录取,被选中的往往不是成绩最好的,而是最特别的。”他为中国学生做留学咨询,一年收费高达十几万元,主要是协助每个小孩找到他自己的独特性,打造自己的品牌——比如有的孩子关注慈善,那么可以寻找一些有创意的慈善方式,逐渐成长为“青少年慈善家”;有的孩子喜欢写作,那么可以鼓励他去办一份中学生杂志,邀请各个学校的学生投稿。他说:“你想从成千上万份申请材料中脱颖而出,就得让自己与众不同。首先确定你喜欢什么,然后专注于这件事,不管它多么微不足道,在这个领域发挥你的特长,显示独特的自我。”